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广西生态移民心声:“洗脚上楼”后更盼就业有路
2015-05-17 15:37:40
 

  新华网南宁5月17日电(记者孙志平、程群)“我做梦都不敢想,一个光脚种地的农民,能住上县城的楼房。”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生态移民苏兴锦说。记者看到,他家里摆着液晶电视,读小学儿子的奖状挂在客厅的墙壁上。

  苏兴锦生活的变化用恍若梦境形容并不过分,今年40岁的他过去一直居住在边远的大石山区,当地村民基本上是石头缝里刨土种玉米,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

  苏兴锦说,他现在居住的小区叫“民族新城”。他去年年底搬进的新房120平方米,售价每平方米1380元,政府补贴400元,每平方米自己只需付980元,房子花了10万元左右,“我感觉最大的好处是儿子可以在县城读书”。

  苏兴锦“洗脚上楼”的生活变化得益于大化县实施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大化县位于滇黔桂石漠化片区,至今仍有1318个自然屯未通路,恶劣的自然条件决定了部分贫困群众在世代居住的土地上实现脱贫致富几乎不可能。

  大化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陆生善说,为了使这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县里将易地扶贫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石漠化综合治理及产业开发工作相结合,从2012年开始在县城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生态民族新城”,对搬迁过来的生态移民给予买房补助。

  为了能够让“洗脚上楼”的生态移民能够“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大化县在民族新城规划中设置商业市场和工业集中区,搬迁过来的生态移民可以到工厂打工,也可以从事服务业。

  苏兴锦如今在小区里做木工,一个月有近3000元收入。和苏兴锦同住一个小区的生态移民韦丰以前住在大化镇大悟村,现在在小区附近的农贸市场卖猪肉,妻子在服装店做服务员,两人一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过去,我们夫妇俩外出打工,孩子跟着老人,学习成绩差,现在孩子跟着我们,成绩比以前提高了不少。”韦丰说。

  大化县生态移民工作并不限于“民族新村”这一种模式,而是以不同建设方式、安置方式、搬迁方式在全县多点开花。大化县六也乡瑶族新村是个生态移民搬迁点,近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排排二层楼房坐落在山脚下、公路边,虽然周边配套设施尚未完工,但村民们已纷纷搬进新房。

  “我家在大山里,从屯到村有几公里,因为不通路,走到村里也要一个多小时。我很愿意搬出来,这样小孩子就能出来读书了。”来自华善村弄勤屯的生态移民韦华说。

  大化县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六也乡瑶族新村模式属于县里统一规划,群众自己建房,建房费用在每户10万元左右,县里对生态移民人均补贴1.2万元,以一户5口人计算,每户能拿到6万元补贴,为搬迁群众解决了很大困难。

  谈到今后的期盼,一些生态移民希望能够有更加稳定的工作,就业能够得到保障。“虽然我每月有3000元收入,但是每月要还银行1000元贷款,家里开支也要1000多元,生活压力不小。”苏兴锦说,现在最担心的是小区工程完工后,就不需要木工了,但是又要去其他地方找工作,“工作辛苦没关系,关键稳定就好。”

  韦华说:“建房子虽然有政府补助,但是自己还是借了钱。过几天,等房子装修好了就去广东打工,要是能在县里打工最好,这样能更多照顾孩子。”


编辑:小微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