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捷克奶粉企业的食品安全观
2015-05-17 05:00:00
 

  原标题:捷克奶粉企业的食品安全观

图为化验员正在进行质量检测。任鹏摄

  不久前,朋友圈中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一位生活在欧洲的华人年轻父亲,因孩子的奶粉吃完了,就到附近商店购买。没想到,店员竟然拒绝向他出售婴儿奶粉。这位父亲最终不得不请一名当地人帮忙购买,以解燃眉之急。上网一查,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以来,德国、荷兰、澳大利亚等不少国家都发生了类似的情况,一些商家不满当地华人“代购”奶粉的新闻屡见报端。表面上看,这些新闻陈述的事实是当地华人购买奶粉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深层次上讲,这反映出中国父母对国产奶粉的质量和性价比仍不乐观。

  国内一些无良厂家在利益驱使下忽视产品质量,引发了奶粉海外“代购”的热潮。令人不解的是,这股热潮并没有消退的迹象,似乎从一个侧面表明,国产奶粉在生产和监管上改进力度不够。记者在捷克了解到,捷克国内对婴儿食品的生产和销售监督非常严格。因本国企业发生产品质量问题而损害婴儿健康的事件从未发生过。此外,捷克市场的食品种类划分十分细致,能够满足婴儿各种体质以及各个年龄段的需要。

  在友人的帮助下,记者走访了一家生产婴儿配方奶粉和婴儿食品的捷克企业。这个名为GOLDIM的公司位于捷克南部的索别斯拉夫。它只有30多名员工,规模并不算大。近年来,由于产品质量优异,不断研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又拓展出口领域,公司产能不断扩大,今年又新建厂房投入使用。公司负责人波斯科契洛娃女士向记者介绍,捷克国内配方牛奶市场已经大量被来自英国、荷兰、瑞士等国的产品占据。因此,他们在几年前开始另辟蹊径――生产以山羊奶为原料的婴儿配方奶粉和营养米糊。与牛奶相比,山羊奶的蛋白质结构接近于母乳,因此93%的对牛奶过敏的婴儿都可以食用羊奶。正是看准了这块特殊的消费领域,又严把质量关,该公司的产品几年来一直市场占有率方面一直保持领先水平。

  在与波斯科契洛娃女士交谈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她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她一直强调,公司是以“质量”取胜,而并不盲目追求“产量”。为了保证产品原材料的质量,公司从两年前建起自己的农场。目前,牧场已饲养二百多只山羊,而且全部在天然草场散养。她还不无“神秘”地说,这种散养的方式能够使羊奶制品口味更加清香,比单纯采用脱膻技术效果更好。加工之前的山羊奶原料以及制成品每个月都会接受捷克兽医管理局和国家农副产品监督管理局的抽查。技术员每天都进行化验把关,因此从未发生过质量问题。

  捷克政府近两年非常重视食品安全。自2013年捷克与欧洲其他国家一同出现马肉冒充牛肉出售的事件后,政府将处罚力度加大三倍。如发现食品所含成分与包装不符,农副产品监督管理局就把对生产厂家的罚款从三百万克朗上升到一千万克朗,这大大提高了制假企业的投机成本。

  波斯科契洛娃女士说,制度规定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企业也要有社会责任感。她也听说过其他国家有用牛奶掺入山羊奶中以提高蛋白质含量的现象。但是,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山羊奶的抗过敏性,企业这样做不啻慢性自杀。因此,于情于理,她的企业都不会做这种傻事,相反要更加关注质量,用过硬的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在生产车间参观时,记者发现,工人一律佩戴口罩头套,穿着与制药厂相同的无尘套装,显然企业把婴儿食品卫生标准摆在与药品同样重要的位置。

  采访过程中,该公司的一名部门主管罗乌契卡先生与记者聊起了近年来捷克消费市场出现的两个突出变化。一个是对有机食品和“食疗”的推崇。另一个则是“捷克制造”在人们心目中的变化。

  以往如果婴儿出现过敏、腹泻或胀肚等情况,家长都习惯用药物治疗。现在,“食疗”的概念得到了推广。GOLDIM公司以纯天然草本植物为原料研发出了十数种冲调饮品,对婴儿腹泻和肠胃不适有很好的治愈或辅助治疗作用。这样既味道好又无副作用的产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在二战以前,作为世界主要工业国的捷克,其产品质量有着很好的口碑。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捷克制造”有些没落。大部分捷克人都认为,临近的德国、瑞士以及西欧、美国的产品质量更好。但近年来,随着捷克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重拾了对本国产品的信心,并以使用本国产品为荣。在超市里,很容易看到火腿、牛奶等食品包装上印着大大的“捷克制造”字样,吸引顾客购买。

  罗乌契卡先生说,“中国制造”这几年也进步神速,说着他还从口袋里拿出了一部中国品牌的手机,称赞这部手机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质量一样好,价格却低了三分之二,在捷克市场很受欢迎。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他还紧接着问记者,中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观念是不是也与以往有了很大改变,更愿意用国货?

  这个问题还真把记者问倒了。可以说,中国在很多方面的科技水平的确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人们完全可以为国产的家电、汽车甚至大飞机叫好,但关系消费者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令人堪忧――真心希望中国的企业努力改进,不要把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消费者群体推给洋奶粉、洋品牌。

  (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任鹏)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来源 | 光明日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