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5月12日电(记者王菲菲)在山西闻喜县,有一个被称为“中华宰相村”的裴柏村。祖居于此的裴氏家族源于周秦,盛于隋唐,延续至今2000余年,名人辈出。
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25人,刺史211人。
裴氏家族为何能够人才辈出?在家族第78代后人裴建民看来,这与裴家严明的家训和崇文重教的家风密不可分。
为了激励后代上进,裴氏家规中有苛刻的规定:“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凡贪官污吏,死后均不得葬入祖坟”;“从政者行惠民之法,习文者出不朽之作,研习者留济民之术”。
目前,裴柏村共有1000多口人,其中冯杨两姓加起来500余口,裴姓500余口,冯杨两姓历史上都是裴家的姻亲,还有更多的裴氏后裔分散在世界各地。
“裴柏村村民和裴氏后裔以不读书为耻,和当前唯金钱论形成鲜明对比。”裴建民说。在裴柏村里,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那是几年前投资120万元建造的,其中裴柏村村民自愿捐助了近14万元。
在裴柏村,还有一个挂旗的习俗。谁家生了孩子,大门上都要挂上写着诸如“自强不息”“耕读传家”“崇文尚武”等词语的门匾,书写的毛笔和砚台还要钉上去,表示铭记祖训。
“裴氏家族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宅大院和万贯家财,而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和修身自重的道德规范。”裴建民说。先人治家智慧结晶穿越千年,至今仍在滋养着这个家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家庭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家庭教育和家风缺失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在当下中国大力提倡家风家教的同时,一些专家提出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像裴氏这样的家族还有很多。山西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刘毓庆说,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的家族一般都有自己的家规家训,尤其是宋朝之后,家训很多,有的是成文的,有的是不成文的。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认为,传统文化中的家训涵盖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日常习惯、行为举止到理想信念都有所涉及。如《朱子家训》开篇就对一些生活细节进行了规定:“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在刘毓庆看来,除了日常行为举止外,家风更重要的作用是对一个家族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进行熏染,家风主要建立在道德核心的基础上。而在古代家风中,最基本的道德核心就是“仁义礼智信”。
“家风通过几代人传承实践,不断强化,体现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刘毓庆说,优秀传统文化是家风之根,在现代社会中重塑家风应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