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视台“绝版赏析”栏目组,为挖掘、抢救京剧余(叔岩)派艺术资料,不久前,派出京剧研究专家柴俊为、李锡祥一行两次抵津,对余派传人刘荣升做专题采访,并录制余派“十八张半”以外的特色唱段。
刘荣升出身于梨园世家,祖上三代都是京剧名角。他自幼练功学戏,得到周啸天、奚啸伯、翠富奎等名家亲传。后经剧坛耆宿李桂春(余叔岩弟子李少春之父)引荐,跟随著名余派研究专家王端璞学习余派老生,连续七年间学成《失空斩》、《珠帘寨》、《御碑亭》、《游龙戏凤》、《卖马》、《宝莲灯》、《击鼓骂曹》、《打棍出箱》等近30出完整剧目,对余(叔岩)派艺术有一定的修养。
王端璞出身于官宦人家,酷爱余(叔岩)派艺术,跟孟小冬的琴师王瑞芝学腔吊嗓多年,在演唱实践和理论研究上得到余叔岩当面指教。余叔岩作古后,他与挚友张伯驹成为南北各地研究余派艺术的权威。同为余派研究专家的北大教授吴小如先生,曾跟王端璞学过余派戏,对其推崇备至。还曾在一篇文章里深以为憾地说,他本想跟王端璞学习《宝莲灯》,未及学,王即去世,他为失去学习这出余叔岩亲授剧目的机会而深以为憾。上世纪80年代,吴教授得知天津刘荣升曾跟王端璞学过这出戏,托付天津文化局的好友诚邀刘荣升到北京中关村会面。吴小如向刘荣升询问了许多余派戏的细节,聆听了他试唱《辕门斩子》“听罢言来笑开怀”的唱段,吴教授对这位余派再传弟子称许不已。吴小如把刘荣升所唱连同谈话,全都做了录音。他异常感慨地对刘荣升说:“你所掌握的余派唱腔,已是海内外孤本了。”
吴小如先生在世时曾跟忘年交柴俊为谈到,当今剧坛得过余叔岩身边人真传的后来者已如凤毛麟角,天津刘荣升为其中之一。此番柴俊为代表上海电视台到津专访刘荣升,就是接受了吴小如对刘荣升的评价。他先是请刘荣升详谈早年跟王端璞学习余派戏的过程和心得体验,又从唱腔到表演以及相关史料做了深入、广泛的访谈。刘荣升应摄制组要求,演唱了余派《定军山》、《宝莲灯》、《上天台》、《珠帘寨》、《辕门斩子》、《卖马》、《洪羊洞》等剧目里的唱段。
摄制组回沪后,对实况录音做了仔细研究,专家们认为,这些典型唱段,全都在余叔岩“十八张半”唱片以外,尽显原汁原味的余派特色,非经余派亲传实授之士调教,断然不会唱得如此精细入微。于是,柴俊为、李锡祥再次率摄制组抵津,邀请刘荣升为上海电视台“绝版赏析”栏目录制彩扮余派剧目《宝莲灯》、《洪羊洞》选场,录音录像选在余叔岩早年曾经露演的元升茶园旧址进行。
据悉,摄制组返沪后,把在天津的录音录像视为难得的余派硕果,加工制作,保护起来。一方面用于高端余派教学的教材,一方面在“绝版赏析”栏目公开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