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证霸不敌学霸?
2015-05-11 01:04:35
 

朱慧卿/图

  安阳工学院的一名准毕业生,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可如今凭借着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比他大一级的学长似乎道破了“天机”。学长告诉他,自己以本科学历求职的时候,也几乎接不到面试的通知。可自从考上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后,投简历几乎“百发百中”,后来进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5月10日《东方今报》)

  赞成

  不应轻易抹煞努力

  客观而言,“证书哥”真不是“高分低能”,一则,这些证书既有各级荣誉证书,同时也有各类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都是他在学校通过真才实学获得的,是他努力与成绩的证明;二则,大学期间“证书哥”不但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而且在大学期间就曾经成为当地一家大企业的一员,成为学校内最早最年轻的“董事长助理”。

  我们不能因为“证书哥”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轻易抹煞他在大学期间所付出的努力,他仍旧是大学生们的学习榜样和楷模。如果一定要给“证书哥”一点建议的话,那就是在考取这么多证书的同时,一定要找到自己最感兴趣,同时也最能体现特长和潜能的方向,谨防落入“样样精通,样样稀松”的陷阱。

  苑广阔

  反对

  因定位不准

  这不是能力问题,更不是学历问题。造成这位“证霸”落到今天这个田地,是因定位不够准。

  自古有“艺多不压身”之说,可每考一门证,需要精力、时间,而事实上,很多人再多才多艺,最终也只能选择一两个专业作为就业渠道,明明意识到这点,却不惜时间、精力,乃至不顾后果去学习,实际上就是对自己未来就业或者创业定位不清晰,所以盲目认为多个专业多个选择,多本证书多个优势。殊不知,结果是学的东西太杂,没一门精深的。另外,一些人证书多,自认为懂得多,就业时习惯挑肥拣瘦,结果花了眼浑然不觉,还把原因归结在就业生态上,乃至学历这种不切实际的原因之上。

  就业环境,我们谁也改变不了,何不去适应呢?不回头审视自身,自以为能走多远,就远离目标多远。

  贺成

  理解

  符合市场规律

  去年高校毕业生达727万,今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在这些毕业生中,博士和硕士数以万计,如果再包含39所985高校的毕业生,这些特殊的毕业生超过30万,可以说这些都是毕业生中的精英。谁不想找个好单位,谁不想有好待遇,可是好单位就那么多,都往那里挤,自然用人单位要挑挑拣拣。

  安阳工学院虽然是个本科,可是很多用人单位都不知道有这所高校。就算用人单位知道有这所高校,看到那么多证书,也会认为孙梦涛没有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是个不务正业的主,更何况对很多用人单位来说,一些证书并没有用处。本身二本与那些985高校和培养硕士博士的高校在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有那么多硕士博士以及名牌高校的毕业生供选择,谁又看得上二本的毕业生呢?李方向

  析因

  消除不了学历歧视

  证书抵不过学历证书。这样的名校崇拜,学历崇拜在社会中太普遍了。

  用人单位任性的原因,一个是用人条件的攀比。用人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用人单位的地位和水平。

  另外,学校本来就被分为了三六九等。在本科段,学校不仅有本一、本二、本三的说法,而且还有211和985之分。这些身份,直接决定着高校的招生批次和财政投入状况。

  招聘者唯学校和学历至上,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名校崇拜、学历崇拜。造成这些崇拜的真正成因,其实还是在学校的定位和划分上。既然学校已经被分出了高下,不同学校的行政级别和财政投入都是不同的,社会在看待这些学校时,又如何能够一视同仁?结果只能是,招聘方会一口咬定没有歧视,但是其眼中全是区别。因为,环境没有改变,学校仍有高下。

  李劭强

  三 言 两 语

  我觉着,关系最重要了。

  ——图图

  还是他要求高了,不然怎么不在原来就职的公司继续干?可以以后再跳啊。

  ——秦雨花

  那我考证还有什么用。

  ——李梅

  一步差步步差,生而贫贱的人,怎么和生而含银汤匙的人比?没有优良的学习环境,自己再不费死劲考上好大学,永远不能坐在一起喝咖啡。能反转的人毕竟是少数。

  ——辛斯洋

  有才能却不能被雇佣,现实太残酷。

  ——福新

  缺乏稳定,急功近利。

  ——李军

  各种歧视无处不在,人生而平等。

  ——王建国

  优秀的人才应该自己去创业,不是去讨饭。没有人敢收你,只为你太优秀,小庙容不下大菩萨啊。关注你的发展。——尤优

  全年级专业综合分第一,考不上研究生?朋友,不是你水平低,而是学校水平低!我是老板也不会录用你的。——王语


编辑:小微

来源 | 北京晨报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