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龙鼓队参加第三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演出。
在昌平的西部山区里,有着一所该区最大的山区寄宿制初中学校。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和餐厅;教育服务辐射流村全镇28村;学校发展承载了昌平西部山区千万个家庭的“教育梦”。
它就是昌平区流村中学。
培养师生的“四自能力”
“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校,地处山区,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家庭背景差异较大;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也有待提高。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希望通过培养师生‘四自能力’来实现学校的腾飞。”流村中学校长张庆民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师生‘四自能力’,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分别不同的‘四自能力’。”
据介绍,教师的“四自能力”,指教师实施自我专业提升,促进自我发展,实现自我成长的能力,即“自主学习、自主反省、自主研究、自主创新”的能力;学生的“四自能力”指学生实施自我教育,促进自我发展,实现自我成功的能力,即“生活自理、道德自律、学习自主、身心自健”的能力。
“让每一位教师都成长
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
为了推进师生“四自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的“金凤凰腾飞”,近年来,学校在“让每一位教师都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办学理念引领下,通过确立了“教师四自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四自能力培养目标”两大目标体系。
开设了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开展了美术、棋类、合唱、花绳、管乐、口琴、压花、礼仪、书法等一系列校本课程;实施了“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为理念引导的“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课改模式来确保学生学习的持久动力,学有所长;推动了《山区寄宿制初中校学生“四自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每个教师都参与一个小课题研究的方式来分析解决“四自”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整体推进学生“四自能力”培养。形成了以三大任务:“课程建设任务、课堂打造任务、课题研究任务”为驱动的策略推进师生“四自能力”的培养。
同时,学校确立了“专家支持、制度建设、文化营造、平台搭建”为内容的四项举措作为“四自能力”培养实施的有力保障。通过专家支持提升教师素养;通过制度建设引导教育学生学会独立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文化营造让校园每一面墙壁、每一个景点都会“说话”,从而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通过平台搭建让师生有机会发展自主能力和展示自主教育成果。
目前,学校推行的“四自教育”已见成效;中考成绩优异,位居昌平区中上游。2014年,在区第三届“创先杯”课堂教学大赛中,学校教师3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在区第一届“联盟杯”课堂教学大赛中,3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2015年,在区艺术节中,“龙鼓舞乐”社团获一等奖;在区运动会中,获团体第三名;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并连续两年被区教委评为一类校。北京晨报记者李小娟 丰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