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跟团到北京旅游的周妈妈,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摔倒,面部朝下,十几分钟后,赶到的老乡将她扶起送医,但最终没能抢救过来。
尽管有人摔倒扶不扶是一个伪命题。但很多人依然会担心被反咬、被讹诈,从而选择不扶。但除此之外,不敢扶的纠结里显然还有“不知道该怎么扶”的难题。特别是周妈妈倒在人来人往的八达岭长城脚下,没人敢扶,导致“嘴和鼻子贴地致使无法呼吸”等事实,无疑再一次暴露了“急救知识短板”的问题。
类似的现象在女白领地铁口摔倒死亡等事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特别是面对赶到现场的景区管理人员、地铁服务人员甚至警察都束手无策等情况,我们难免感叹,假设我们拥有足够的急救知识和常识,周妈妈是否就多了很多生还的希望?
当前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匮乏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也因此,我们的急救知识需要补课,这甚至比解决扶不扶的道德纠结,解决反咬的惩治和预防等问题更加迫切。
从长远来看,补齐急救知识短板,必须从教育的根本上做起。比如对初中以上的学生开设急救知识课程,让每一个公民在学生阶段就能够学会并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和常识。而从短期以及当下的实际情况看,应该立即加强相关重点职业的急救知识考核。比如警察、比如公共场所的管理者等等。
事实上,有人摔倒,我们确实会面临扶不扶的纠结,但怎么扶才不会好心办坏事,显然比扶不扶更让人犹豫。因此,解决扶不扶问题,公民急救知识短板如何补齐的问题也是其关键点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