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竖新镇仙桥村的家训墙。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王海燕
崇明的哥郁俊德回乡时发现,他所在的竖新镇仙桥村多了一堵“家训墙”,引得游客、村民纷纷驻足观看。
家训墙长约50米,高约3米,展示的是仙桥210余户村民的好家训,配以古代家庭美德代表人物的卡通形象。村主任管仕忠说,“仙桥村先后三次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这些是从征集到的五百多条家训中甄选出来的。”
这210多条家训不仅上了村里的“家训墙”,也被各自家庭请来村民书法家写成条幅,自豪地悬挂在客厅中。郁俊德看了很羡慕,“我在市中心开出租车,平时难得回家,竟然错过了这么好的参与机会。”他和家人商量、斟酌,也写了一条家训送到村委会,希望能书写好悬挂在家中。 下转◆3版 (上接第1版)“我家的家训很简单,就是‘好人一生平安’。我要让全家人以此为做人的准则,努力工作,平平安安过一生。”
家训背后凝聚的是一个个温暖有爱的家庭。范晓昌家的和美秘诀是“读书明理、宽容大度”。已退休的范晓昌和妻子黄玲娟为人谦和,乐于助人,连续几年被村里评为五星级文明户。走进他们家的客厅,有两个醒目的书橱,那是远近闻名的百姓书屋,这既是范家每日读书看报的场所,也是邻居上门阅读交流、借书的好聚点。他们教育子女不要为功名利禄而读书,而是要为明事理而读书,同时要与兄弟、世人和睦为贵。老范家和村民从来没有红过脸,“这并不代表从来没有碰到过被‘欺负’事件,而是能让就让,能忘就忘,知足常乐,宽容大度。”
很多村民深有体会,有了家训,家里人无形中就有了条理解、传承的纽带,原来有代沟的祖孙俩现在经常坐在一起商议大小事,彼此间多了分理解和支持;先前各管各的父子,如今有了共同奋斗、分享的价值观。“这些家风家训短小精悍,看得见,摸得着,也让村民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开启了一个村民自我教育的新模式。”管仕忠说,家训墙成了村里文明风尚的“净化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路灯下,月色中,村民们经常围在一起,讨论着墙上的家风家训,家训上墙的村民时时刻刻自省、自查,督促自身遵照这些标准践行,没有入选的家庭也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