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唐宜贵 通讯员 李玉林
宜昌市夷陵区39岁农家女党员李红艳,被人们称为三峡“羊门女将”。
8年创业,李红艳率合作社692个社员养羊,帮助万余乡亲脱贫致富。
4月28日,作为新一届全国劳模,李红艳在北京光荣领奖。
“牧羊曲”中藏酸楚
夷陵区分乡镇天鹅池村袁家冲,是李红艳的娘家,也是她养羊的起点。
起初,花2.6万元买来95只羊,白天放养,晚上关在废弃的房子里。
每天见到这个穿着直筒靴、染了发的放羊姑娘,村民直摇头:“这苦差事,她能干几天?”
很快,村民们发现自己判断错了:这姑娘忒能吃苦!
为让羊有个干燥的地方睡觉,李红艳将树林里散落的枯叶一篓一篓背回来垫在羊圈里。
倒春寒来袭,给羊寻找“口粮”,李红艳和丈夫踏着厚厚积雪出门,满山遍野寻找残存绿色的树枝和草。每次回来,脚上的鞋子都冻成了冰疙瘩。
白天觅草,晚上给羊群生火取暖。那段日子,李红艳几乎没合过眼。尽管悉心照料,风雪过后,95只羊还是死掉了40只。
眼睁睁看着损失近半,李红艳想到了放弃。
出售剩下的活羊时,买家一进门就说,“55只羊我不过秤,总共8000元”。李红艳一算账,净亏1.8万元。“不卖了,我继续养。”委屈和酸楚,咽进了肚子里。
2009年9月,李红艳卖掉在夷陵区城关的房子,又从广东引进股东,共筹资210万元,在该区黄花镇军田坝村办起了宜昌第一个羊肉加工厂。
为了掌握工艺技术,她将一家知名公司的所有产品都买回一份,逐一品味、对照研究。
第一次试加工,70只羊被送进烟熏房熏制,全封闭两天两夜后打开熏房门,一股臭味扑面而来。“完了,十来万元扔进了沼气池。”李红艳再尝挫折的苦味。
愈挫愈“痴”,李红艳不言放弃。
“安全观”里见担当
当初在袁家冲养羊时,有两只羊长得极慢。乡亲说,这叫“千年矮”,问题出在品种退化、变异上。
这引起了李红艳的警觉。她查阅资料发现,有一种“宜昌白山羊”,曾入选《中国畜禽遗传资源重点保护名录》,曾经主产于夷陵、长阳。她决心依托现代技术去杂提纯,复兴这个优良品种。
2012年秋,50亩良种繁育基地建成。李红艳与华中农大博士研究团队展开技术合作,在种羊繁育、饲草转化、抗寄生虫等方面,取得进展。
经过几年繁育、淘汰、提纯,合作社内宜昌白山羊养殖率达80%以上,并注册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牛吃发,马吃塌,羊吃连根拔。”户外放养,羊群对环境破坏大。李红艳组织流转6000亩农田种植黑麦草,改良近3000亩天然草场。黄花镇牛坪村养羊户陈维金说,有了草饲料,他的70多只羊每天上山放养时间从6小时减到2小时。
李红艳还投资建立了饲养投入品记录、防疫日志、快速尿检、羊肉产品自检系统等,实现了质量安全可追溯,使整个“产业链”做到了安全“零事故”。“身为农民党员,李红艳在地方品种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上看得远,做得实,这种担当特别可贵。”宜昌市畜牧局局长沈洪学说。
“产业链”上奔小康
2009年底,李红艳发起成立宜昌成祥养羊专业合作社,首批32个社员来自远安、夷陵两地6个乡镇。
合作社相继出台扶持或捐建标准羊舍、免费提供种羊和草籽、优价回购商品羊等“土政策”,带动更多养羊户走上致富路。
目前,成祥合作社在夷陵区雾渡河镇交战垭村、黄花镇牛坪村等地建成20多栋标准羊舍,优先无偿提供给贫困户养羊。此外,以合作社种羊繁育基地为依托,李红艳先后为农户免费提供种羊300余头。
2010年底,成祥的社员由成立时的32户发展到300多户;2012年,达到608户;2014年,达到692户。
依托合作社,李红艳建起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繁育种羊。合作社种羊繁育基地,目前年可繁育种羊1200只。
技术服务。聘请华中农大博士团队当顾问,开展远程诊疗和技术讲座。同时组建“羊咩咩服务社”,提供兽药、牧草籽、青贮料等。
商品羊交易。去年,仅社员就出栏商品种羊、肉羊约1.5万只,帮助其他养羊户交易3万多只。
羊肉深加工。熏制了羊腿、羊排等,注册了“老高荒”商标。去年,深加工近4000只羊,仅此一项产值过千万。
进入市场终端。鲜肉就近进入夷陵、宜昌市场;熏制品通过直营、代销、电商方式,进入全国市场。
去年,成祥养羊合作社692个社员共出栏山羊1.5万只,户均靠羊收入3.86万元;带动的3000户总收入过亿元,实现了万余乡亲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