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贵州:民间慈善悄然兴起
新华网贵阳5月4日电(记者李春惠)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化阳小学五年级学生杨点点(化名)的“五一”假期,开始于清晨的手机闹铃声。杨点点一家利用这个假期,前往西南边陲小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
为了避开节假日期间的出行高峰,他们必须在早晨6时准时出发。然而这次行程并不是为了旅游。从上学前班起,每年的“五一”劳动节,杨点点都跟着父母来到这个中国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村落扶贫。
“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我很愿意尽我所能帮助贫困的人。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年五一都会带着孩子来雷山。”王茜明说。
利落地洗完脸、刷完牙后,杨点点帮助妈妈王茜明把大包小包搬到私家车上,这些包裹里装有洗干净、叠整齐的旧衣服,还有旧玩具、旧书、糖果等物品。
和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另外近20个家庭。这个扶贫团队提前捐资购买了冰柜、洗衣机,电脑、打印设备、近百套办公桌和小学生课桌椅,兵乓桌以及羽毛球、跳棋、象棋、足球、篮球等体育用品,这些物资将被运到大山深处的一个教学点。
这个扶贫团队的成员有退休教授、小企业主、中小学生、公司高管、医生、公务员等,他们的身份、年龄各异,但都热心慈善。
年近七十的杨通智是贵州铝镁设计院退休职工,退休前就经常组织亲友献爱心,退休后更加热心扶贫,“最开始我一个人,后来我身边的同事、朋友也跟着我一起做,今天参加扶贫的有近70人”。
由18辆私家车和一辆货运车组成的爱心车队经高速路,穿密林、过蜿蜒曲折的村道,驱车5个多小时后,来到大山深处的雷山县大塘乡独南小学。
“独南小学共有学生24人,开设3个班,缺乏教学设备设施,上课就靠课本、黑板、粉笔。爱心人士捐赠了许多教具、体育用品,不仅是对教学点工作上的支持,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也教育了孩子们,我想他们心中都播下了爱的种子。”独南小学校长杨思说。
独南村孤残老人杨九飒得到了团队捐赠的轮椅、棉被和数百元生活费,他紧紧依在门框上目送大家离去,眼里含着泪花。
自2008年起,每逢一些节假日,他们都会自发组织一些小型爱心活动,目前已为雷山县大塘镇、郎德镇、达地乡、方祥乡等地贫困偏远地区的一些学校送去急需物资,同时帮助村里重病患者、残疾群众、孤寡老人以及孤儿,为他们送去资金、物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关数据显示,按世界银行每天生活费1.25美元的标准,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大约还有2亿多。除了政府扶贫“生力军”外,一些有责任心的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正在加入中国扶贫事业。
专家分析称,中国的扶贫事业正在吸收各方面资源,政府扶贫模式在资金、推动力、覆盖面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社会组织则发挥着灵活等优势,让扶贫事业的资金、渠道和力量进一步壮大。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