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现绿色发展须经济系统生态化
7月18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和绿色资本网将共同主办首届中国绿色资本论坛,就当前我国“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以及实现路径等展开深入讨论。在论坛召开前,《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老科协副会长、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绿色资本网首席专家叶文虎教授。
记者: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何种位置?
叶文虎:十八大报告中“五位一体”的新提法,把生态文明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生态文明如何实现,重要抓手就是“绿色发展”。
目前“绿色发展”的概念模糊,当务之急是要界定“绿色发展”的概念。
我国的农业文明是黄土地上的文明,我称之为“黄色文明”; 工业文明主要是在钢铁、冶金基础上取得发展,我叫它“黑色文明”。“绿色发展”不同于“黄色发展”、“黑色发展”,它不但不破坏生态环境,反而保护自然环境还能让经济得到增长,这才叫“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就是文明的转折,随之而来需要我们的意识形态、上层观念、社会系统进行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讲,绿色发展如何界定,界定得是否正确和准确就至关重要。现在我们要搞生态文明唯一的抓手就是“绿色发展”。如果只是修补,可能错失文明转折的良机。
记者:当前“绿色发展”面临哪些难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叶文虎:工业文明造成了大量难题,一是提到保护环境,就变成投入,它不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而变成包袱,经济学家称它为外部性,就是有力量搞点没力量再说。破解之道就是经济系统生态化,经济系统各行各业都要进行生态化改造,而且是全方位、全过程生态化改造。
二是生态产业经济化还面临很大障碍。十三五规划要有意识倾向,扶持什么、改造什么、取缔什么要非常明确。钢铁工业产能过剩,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下子停掉。定性要一步到位必须明确,一旦定性了,找到目标了,政府就要在资源、手段等方面全力以赴实现这个目标。
记者:各地在实施“绿色发展”时,如何避免重“绿色”轻发展或有“绿色”不发展的情况?
叶文虎:我换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绿色发展”能否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能否使得生产力共同发展,这也是个难题,因为它不符合经济学规律。经济学规律是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共同富裕的结果就是经济效益低下。共同富裕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出现,但是需要破解。
我们一直在实践通过“绿色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前看到了一些希望。比如我们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乡河源村进行试点,这个村位于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老百姓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包括村长、林管员、村民都砍树,在当地一棵树卖200元。我们的工作队去了以后,我告诉工作队千万不要跟他们谈环保保护,先帮助他们寻找一条不砍树赚钱的办法。在自然保护区里我们找到野生蜂蜜,有的农民会在树林里钉个蜂箱,野生蜜蜂就在里面酿蜜。我们把这个蜂蜜拿到中国农科院蜂蜜研究所化验,结果表明这是中国品质最高的蜂蜜。
于是我们在这个村组织生态产业合作社,帮助农民对外销售蜂蜜,每斤180元,对他们来说很划算,他们只需要钉个蜂箱定期去取就行了。加入合作社的条件是不能砍树,这样一来村民都成了林管员了。村长告诉我说:“我们已经打了三次架了,因为别人砍我们的树。”树林保住了,后来又出现了野生天麻合作社、冬虫夏草合作社。生态产品变成生态商品,依托市场运作机制农民得到回报。在这个试点,我们做到两点:保护环境能发财、共同富裕能发展。丽江市委书记到那儿调研,发表讲话,称要坚持三生(生态、生产、生活)共赢发展道路。在贫困的山区,三生共赢可以破解前面那两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