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评论频道> 中国观察

秦巴山区“女娶男嫁”婚俗初探

2015-05-02 14:12:33   来源:新华网   作者:荣启涵、屠国玺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五一”假期,秦巴山区深处的甘肃陇南春光正暖,满山花开林间。谭金明已经做了四年多的婚礼主持,令他欣慰的是,如今当地80%以上的年轻人仍然延续“女娶男嫁”的婚俗。
 

  新华网兰州5月2日电(记者荣启涵、屠国玺)“五一”假期,秦巴山区深处的甘肃陇南春光正暖,满山花开林间。在武都区裕河乡,老谭又被邀请去给村里一对新人主持婚礼——当地最传统的“女娶男嫁”婚礼,就和二十多年前他自己的婚礼一样。

  与传统意义上的“倒插门”不同,在陇南市武都区和康县部分乡镇的“女娶男嫁”,不是风俗,而是极为少见的汉族特殊婚俗。在这里,“男到女家,更名入籍”。

  说起自己当年的婚事,老谭显得很自然。今年51岁的老谭,有两个名字。一个是身份证上的谭金明,另一个是他婚后随妻的名字“王应明”。

  按照当地的婚俗,有中意的对象后,女方会委托村中有威望的长者去男方家提亲,前后要去三次并有约定俗成的流程。彩礼多是米、面、肉和土酒,并要给男方备好几套新衣物。正式婚礼在订婚后半年左右,男方穿戴喜庆,骑马随女方迎亲队伍离开“娘家”。

  在这里,每家户口簿上的户主都是女人,家家户户执行着“留女不留男”的传统,即把女儿留在家里照顾老人,把男孩嫁出去。在婚礼上,男子便改换女家给的新姓名,从此便成为族内成员。

  自然,孩子也大多随同妻姓。这种由女子来传递香火,延续血脉的现象十分罕见,对此谭金明倒是十分坦然:“当地男人从不会因此而觉得难为情”。

  在这闭塞的秦巴山区深处,既没有,也没有文献记载,为何会在汉族村镇出现这样的习俗?

  当地许多上年纪的老人表示,这与太平天国历史有关。根据当地流传的故事,太平军安庆保卫战失败后,扶王陈得才等人远征西北以牵制清军,征战陕、甘途中多次经过陇南。后因战斗惨烈,其中一支部队逃至大山深处,以“嫁入”当地女方家的方式改姓换名隐藏下来。

  有人认为,康南八个乡镇缠头、束腰、绑腿的习惯,便是太平军战士当年便于作战的遗风。不论传说真假,当地确有供奉“洪”姓画像的传统。紧邻裕河乡的康县,恰好有一个“太平乡”。

  “这个风俗也符合当地生产生活的现实需要”,裕河乡乡长王源德说,由于地处秦巴山区,山高林密过去常有野兽出没,而当地特产多在山间。为了保护家人和财产安全,也为茶园劳作和林间采摘的需要,女子会从外地招揽青壮年以顶立门户。

  没有人能说清“男嫁女娶”的习俗究竟始于何时,但在康县南部阳坝、太平和武都裕河一带,这项婚俗已祖祖辈辈流传多年。即使在交通畅通、信息不再闭塞的今天,当地人已经了解到外面普遍实行“男娶女嫁”的婚姻模式,但依然没有影响这一传统婚俗完好地延续下来。

  作为“过来人”,谭金明认为,除了乡土社会的延续性之外,这一婚姻形式在当下还有其积极的意义。在当地,家中“娶”过女婿的老人表示,女儿细心周到,留下能更好地照料老人。而招个好女婿,还能一好变两好。

  谭金明解释说,虽然儿子“嫁”出去,但并非不再管父母。当地人家多采取“两处管业”模式,“婚后夫妻二人均享有原家庭的财产分得权,也同时要承担双方老人、家业的照管之责。”

  裕河乡党委书记李巍巍说:“这种婚姻形式虽然特别,但并不落后,甚至还能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社会意义”。“女娶男嫁”打破了西北许多农耕区重男轻女的思想,间接体现了男女平等,帮助消除性别比例失衡。现实中,这种模式让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更有地位,有效减少了家庭暴力的发生,也减少了婆媳、姑嫂矛盾。

  谭金明已经做了四年多的婚礼主持,令他欣慰的是,如今当地80%以上的年轻人仍然延续“女娶男嫁”的婚俗。“形式简单了、彩礼变化了,但婚姻中互敬、互爱、互助的和睦之风没有变”。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