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法媒曝光43岁布吕尼怀孕 萨科齐选前又要当爹|英皇家卫兵骂准王妃是母牛被逐出婚礼仪仗队|塔利班5个月挖通至监狱地道 数百囚犯越狱|
评论>时政评论
伊朗“水兵事件”的四个追问
2007-04-06 10:20:54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4月4日晚,伊朗总统内贾德在谈笑间释放了15名被扣押的英国水兵,历时13天的“水兵事件”在达到高潮的同时走向尾声。从唇枪舌战、剑拔弩张到柳暗花明、拨云见日,这一切转变之快让所有准备观摩一场“持久战”的旁观者出乎意料。但在这场未见硝烟的“暗战”背后,仍有重重尚未拨开的疑云。

追问一:转折点何时出现

从3月23日“水兵事件”发生后的一周多的时间里,英国和伊朗各执一词,为被扣水兵究竟在“谁家的”水域和“道歉”问题僵持不下。英国官员曾预测危机将持续数月之久。

这看起来并不乐观的局面究竟是如何扭转的?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这要感谢4月3日晚的一次电话,话筒一方是伊朗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另一方则是布莱尔的首席外交政策顾问谢恩沃尔德,这也是争端发生后第12天英国政府首次有机会与伊朗高层官员通电话。

《独立报》称,在两人1小时的谈话中,双方可能达成协议,最后拉里贾尼提醒谢恩沃尔德,要注意伊朗总统内贾德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最后讲话,他将会看到“隧道尽头的曙光”。这也是伊朗4日宣布释放15名英国士兵之前唯一一次暗示。英国官员猜测到会有好消息,但没敢奢望这场沸沸扬扬的危机会就此干净利落地戛然而止。据说连伊朗外长穆塔基在听到内贾德的宣布时都吃了一惊。

据悉,内贾德的记者会原定于3日下午举行。但是,驻伊朗的外国记者在前往相关部门领取采访证时被告知记者会将推迟至少24小时。事后来看,这正是伊、英两国的外交磋商取得重大突破之时,因此内贾德需要根据双方磋商的结果作出最终决定。

追问二:有没有幕后协议

伊朗作出的放人决定也许并不令人意外,但人们好奇的是,究竟是什么促使伊朗这么快作出这个决定?双方是否达成某种协议?协议内容是什么?《独立报》称,这要等30年后的解密文件来回答了,现在的一切只能是猜测。

4月4日,伊朗媒体称,一名伊朗外交官将被允许探视今年1月在伊拉克北部被美军拘捕的5名伊朗人,美方也证实了这种可能性。这一迹象令人怀疑事态在朝着“互换扣押人员”的方向发展。

英国政府的否认态度很坚决。《卫报》援引一名唐宁街内部人士的话说:“我们没有进行谈判,这不是有条件的释放。”伊朗总统内贾德4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驳斥了“交换说”,他表示:“如果我们用他们交换伊朗人,我们会要求换成百上千的人。他们被宽恕了,这是个礼物。我们采取人道主义的方式。”有趣的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在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也断然否认美方的举动与英国“水兵”事件有关。

追问三:幕后力量是否起作用

如果没有幕后协议,那么有哪些幕后力量起到了作用呢?叙利亚是中东地区与伊朗关系最亲密的国家之一,两国均与美国关系紧张。叙利亚外交部长穆阿利姆4日在大马士革接受科威特《新闻报》采访时说:“此事的解决需要通过温和外交手段,叙利亚正在这两国间进行这样的温和外交活动。”不过穆阿利姆没有具体解释叙利亚采取了哪些措施。

此外,伊朗的另一个邻国伊拉克似乎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报道说,尽管没有收到有关方面的直接请求,但伊拉克外长兹巴里已于近日开始为美国尽早释放5名被扣伊朗人斡旋。不过他表示,他请求美方这样做的目的是缓和美国和伊朗之间的气氛。

除了这些在暗中出力的国家,联合国、欧盟、美国、俄罗斯等国际组织和国家都一直对此事件高度关注。美国和欧盟要求伊朗立即无条件释放英军水兵。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希望这一事件能够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俄罗斯则呼吁联合国就伊朗扣留英军水兵事件作出独立调查报告。

追问四:谁是博弈的赢家

如今“水兵事件”已经告一段落,那么围绕这一事件展开的博弈中,究竟谁是赢家呢?

《卫报》援引德黑兰分析人士的话说,“水兵事件”为伊朗政府提供了对西方国家的孤立政策进行反击的工具。在核问题上,伊朗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对西方推动安理会一步步通过制裁没有还手之力,对伊朗人在伊拉克被俘也毫无解救之法。借助这次机会,伊朗向英国发难,并避开了直接对抗美国的局面。

该分析人士称:“这事件的意义不是军事上的,而是政治上的。”伊朗外交官沙拉菲的获释和美军可能准许探视5名在押伊朗人,这都加强了内贾德的政治力量。而在电视上播放英国士兵承认非法入侵伊朗水域的录像,则达到国内宣传的目的,令心存疑虑的公众相信伊朗受到某个虎视眈眈的敌人的威胁。难怪英国专家也认为,伊朗人在组织宣传方面“干得不错”。

《独立报》分析说,伊朗至少可以在4个方面得分:释放扣押士兵之举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赏和“宣传战”上的胜利;令英国处于心怀感激的处境;作为有能力损害美国和英国利益的地区大国的作用得到了再一次确认;在核问题上可能赢得支持。可以说内贾德90分钟的新闻发布会成了个人展示的舞台,他用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表现出了宽宏大量的姿态。伊朗展示了自己的力量,却没有让双方在对峙的路上走得更远。

反过来看,英国人干得怎么样呢?《每日邮报》对政府提出了一系列质疑。该报评论认为,英国政府在这一系列危机事件中的表现,说明其缺乏必要的军事应对机制与能力,才让伊朗能成功地通过宣传来羞辱英国政府;此外,英国情报部门在事发前也存在工作失误,未能通过分析发出预警。(康娟)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时髦玩意儿,这些可以有
谁说时髦的小玩意儿就不实用!看看这些既时尚又很实用的小物件,你不动心吗? >> 详细

论坛
缤纷多姿:各地新娘的嫁衣
习惯了千篇一律的婚纱照?那你让西式婚礼给荼毒了,嫁衣,新娘子远远不止那一种穿法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