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叙利亚爆发反政府示威游行 据称至少43人丧生|柬泰再发冲突致5人死伤 毒烟和集束炸弹齐上阵|英摄影师自家花园建池塘 拍出绝美"小鸟照镜图"|
评论>中国视点
从舆论调查看中国民众的对日认识
2007-04-03 14:45:57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在2002年、2004年和2006年曾连续进行过三次较大规模的中日舆论调查,其中2002年的调查结论是:中国民众对日本很少有亲近感;2004年的调查结论是: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不亲近感显著增强。2006年安倍上台并首站访华,中日关系出现转机,但2006年的调查结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而是与前两次调查的结果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一致,特别是通过对2004年和2006年两次调查结果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

第一,三次调查结论非常明显的一致(对日不亲近),说明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民众对日认识的现状,是中日两国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现实,应该引起两国政治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值得两国民众深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民众对日本感到“不亲近”或“很不亲近”的理由首选并不是日本曾对中国的侵略,或日本与美国结盟,对中国构成威胁,更不是本人或亲友与日本人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而是日本至今没有认真反省侵华历史。针对对日“不亲近”或“很不亲近”的理由,2006年的调查有63.5%选择“日本至今没有认真反省侵华历史”,2004年的调查也有61.7%。而两次调查中,选择日本曾侵略过中国的均没有超过30%,选择个人感情和恩怨的则只有1%左右。不难看出,中国民众之所以对日本感到“不亲近”,并不是因为日本曾侵略过中国的事实,而是日本对这一事实的态度。只要日本能认真地反省侵略历史,不再试图美化和翻案,不再故意篡改、淡化和模糊历史,中国民众就不会“揪住历史问题的辫子”,而会采取一种朝前看的态度。

第二,中国民众心目中的日本形象,正面负面交错,而且正面占上风。2004年的调查结果是:樱花(50.3%)、侵华日军(40.3%)、富士山(40.1%)、名牌家电(27.3%)、太阳旗(24.9%);2006年的调查结果是:樱花(53.4%)、侵华日军(44.5%)、富士山(42.7%)、名牌家电(36.8%)、靖国神社(35.0%)。这说明尽管中日关系这几年出现曲折,中国民众仍能理智地看待日本,樱花、富士山仍是中国民众心目中日本最主要的形象。当然随着日本右翼美化侵略和个别政要顽固坚持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中国民众对侵华日军、太阳旗、靖国神社也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另外一个细节是,2006年的调查,民众对正负两面的关注都有所提高,这反映了民众对日本关注度的提高,日本的变化和中日关系的走向越来越受到民众的关注。

第三,中国民众对中日关系的看法,首先是对现状(调查当时)的不满,其次是对前景持谨慎的乐观,最后是对发展中日关系仍充满热情。2004年的调查中,认为中日关系现状不好不坏占43.8%,认为良好和不好的基本持平,均接近20%;2006年的调查中,认为中日关系现状不好不坏的降至35.3%,认为良好的降至10.9%,而认为不好的则升到34.3%,不难看出,中国民众对2006年9月之前的中日关系是多么的不满和忧心。对中日关系前景的估计,持谨慎乐观态度的人从2004年的32.7%上升到2006年的46.9%,而认为不进不退的人则从2004年的24.7%下降到2006年的16.8%,这可以看出,人们对安倍访华后的中日关系充满期待,但又不盲目乐观。反映对发展中日关系充满热情的是调查表后面的“简短留言”,首先2006年填写留言的人数大大超过2004年,其次这些留言虽不乏过于偏激的言辞,但大多数仍能客观地评价日本和中日关系,尤其是能积极为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出谋划策。尽管他们的意见未必一致,但他们对发展中日关系的热情却充溢在字里行间。

我们受到的启示:

1、培育两国民众的亲近感,对发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巩固中日友好基础十分重要。新闻媒体多角度客观介绍对方,对增进两国民众的亲近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中日两国首脑短期内多次会晤,为改善中日关系提供了契机,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岩松看日本》为中国民众更多更全面地了解日本提供了更直接的感官材料,希望中方的举措能得到日本善意的回应。

2、一般民众的直接交流对培育两国民众之间的亲近感作用明显。民间外交在促进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而举办的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自然会推动中日两国一般民众的直接交流,提升民间外交的广度和深度,减缓、甚至从根本上改善两国民众对彼此的不亲近感。

3、历史问题必须妥善处理,在积极评价2000多年的中日友好交流史和战后日本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对近代中日之间不幸的历史进行客观的共同研究,形成共识。为此两国决定启动学术界的共同历史研究项目,希望通过双方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共同研究,达成共识,最终寻求妥善处理历史问题的最佳办法。

4、加强政治互信、开展全方位合作,扩大各层次交往,对中日双方、东北亚、东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稳定、繁荣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两国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需要政治家、学者、媒体和一般民众的悉心呵护。

为了充满希望未来,让所有关心中日关系的人们共同努力,推动中日关系良性互动,遏制破坏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言行。

(来源: 光明网 作者:李广民)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俺们只喝酒 俺们不吃肉!
雷迪菜菜族,至今仍过着原始生活,以畜牧业为主,主要饲养骆驼。奇俗还有很多 >> 详细

论坛
体坛有娇娃:三围赛模特
如果没有选择走上赛场,那么如今的她们很有可能在T台上已经秀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