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得州记者提问尖锐惹恼奥巴马 网上疯传视频|叹为观止! 看三美女如何“变身”华南虎|丧失抢救黄金期:压低福岛灾情为隐瞒什么?|
评论>中国视点
我们需要“国学快餐”吗
2007-03-30 09:55:40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最近,人们对国学“快餐化”的问题讨论热烈,到底需不需要“国学快餐”成了争论的焦点。本报也收到了两篇来稿,分别从个人的国外感受和国际对比的角度阐述了颇具代表性的观点,现刊登如下:

“国学快餐”可以休矣

客居温哥华,闲暇时和朋友一起组织了个业余文化学校,专门给华人移民的小孩子介绍一些中华传统文化的常识,本以为这些海外长大的孩子如一张白纸,没想到他们知道的居然不少,可听了几句就不对了:他们说的净是些历史人物的儿女情长,还有更多歪曲的历史理解。

一问之下才明白,他们的“历史知识”来自电视剧,我不得不花上大量时间去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告诉他们艺术虚构和史实之间的差异。这些孩子的家长也懊恼不已。和国内朋友交流,他们告诉我,这个问题在国内要严重得多。有些打着“国学”、“传统”旗号的畅销品的影响力,远在那些本就是虚构的文艺产品之上。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收视率、覆盖面数以百万、千万计,从“易中天品三国”到阎崇年、隋丽娟讲清史、说慈禧,一个比一个火暴,近来《于丹论语心得》更是盛况空前。这不免让我又喜又忧,喜的是传统国学再次受到当代大众的青睐,忧的是倘如此广度、深度和热度的“传统国学大倾销”,其倾销的产品很多“货不对板”,则危害之大,积弊之深,正本清源之难,怕远远超出纠正那几个海外华人小孩所需气力的千倍万倍了。

事实上,许多“明星专家”所热销的“传统国学食粮”,既不是原汁原味的传统经典再现,许多时候也不是汲取传统精髓的再加工、再制作,而是一些“传统国学快餐”,是多少沾了些传统酱油、涂了几抹国学染料以吸引人气、取悦大众的、似是而非的东西而已。这些“国学快餐”和传统国学间的共同点,决不会比鲜橙汁和最成功的橙味碳酸饮料“芬达”之间的共同点更多。

许多人对此争辩道:这些明星学者语言生动,讲解通俗易懂,态度积极,吸引的听众观众读者也更多,对传统国学的贡献还是主要的。但必须看到,任何形式都必须为内容服务,如果内容本身有问题,那么语言再怎样生动,态度再怎样积极,讲解再怎样通俗易懂,吸引的人数再怎样多,都无非是让谬误流传得更快更远罢了。

有些媒体和出版机构大多打着“传播传统,振兴国学”的旗号夹带私货,让满心汲取传统营养的国人、尤其青少年在狂热惊喜中被误导,就太不应该了。

还必须看到,有些误导并非明星学者水平不足,而是有意为之,如于丹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小人解释为“小孩子”,并声称当时“小人”的意思应该就是小孩子,但同样是她,却在同一本书里“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难事而易说也”等多处把“小人”解释为大家公认的定义,这显然折射了对待国学、传统和典籍的实用主义态度,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其他一些明星学者的快餐式演讲中。

其实这种现象和文艺界的“超女”现象颇为类似:许多传媒追捧超女并非看重其艺术价值;许多超女粉丝争购唱片也非真为听歌,而是为了追捧偶像。同样,一些传媒和机构推崇学者明星及其著作,意并不在振兴国学、提倡传统,而只是包着“传统”包装纸的偶像产品而已。

大众需要亲近国学,但是,国学却很难通过快餐的形式深深地根植于大众的心灵。中国国学是中华民族通过数千年的传承、诠释和发扬积累下来的精神食粮,从古至今每一位国学大师,都是通过博闻强记的方式才能融会贯通,而那些真正领悟国学精神的普通民众,也都是采用了长期研读甚至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正是中华文明能够连绵不断、蔓延至今的内在原因。

我们现在讲要重建文化价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一代人、两代人甚至几代人能不能扎扎实实地阅读经典、理解经典,真正能够把握住国学的精髓,让国学成为我们道德取向的基础。用“文化快餐”的形式来传播国学,非但不能重振国学,反而有可能使国学庸俗化、简单化、娱乐化,得便宜的只是少部分人的腰包,输得却可能是整个民族的人文精神。

在当前这个快节奏时代,“快餐化”的东西太多了,日常饮食、发明创造、学位文凭甚至恋爱结婚,充斥整个浮躁的社会。如果我们连最后一块严肃、稳重的国学阵地都“快餐化”了,那么,中国还能靠什么向世界宣称自己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呢?

因此,对于“国学快餐”,不仅仅是一个需要不需要的问题,更是一个中华民族的文化选择问题。踏踏实实地弘扬国学,中国才有真正文化复兴的希望,而如果让“国学快餐”成为中国文化主流,那么,最终受损的只能是整个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底蕴。(陶短房 作者是旅居加拿大的撰稿人。)

国学“快餐化”是时代必然

最近,《论语》、《庄子》等国学经典的大众化讲解,被许多人视为“快餐化”的庸俗误读。笔者以为,国学“快餐化”是将晦涩难懂的国学经典最大限度地通俗化、人性化和大众化,是时代必然。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人们对于文化的消费往往是通过电视、网络和畅销书籍这类大众文化载体来实现的。这决定了国学经典如果要传播到民间的意识形态之中,必须要经过适合民间口味的“快餐化”改造。列宁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淮南子·诠言训》也说:“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国学快餐”就是国学经典的“通俗化”。就像网友们所说,国学经典是不好消化的豆粒,“国学快餐”则是容易吸收的美味豆腐。

“国学快餐”的流行象征着民意和时代的胜利——改变了国学经典尘封于图书馆和寄生于学术的高高在上,打破了文化界独品的学术特权,打通了人人共享国学文化的渠道,使普通百姓和学术界拥有国学经典同等话语权。事实上,《论语》、《庄子》抑或其他国学经典,学人解读也只是学术上的一家之言。“国学快餐”则是普罗大众的一家之言。以一家之言批驳另一家之言,难免文化霸权之嫌。而且,《论语》从其诞生的那刻起,就充满了儒家改造社会的现实理想,“礼”和“仁”是一种入世的工具。宋代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凸显《论语》绝非学者空谈的学术,而具经世作用。从于丹们的“国学快餐”看,恰恰是汲取《论语》和《庄子》中的智慧,形成对现代人思想启迪和为人处世的“道”,指导人们和谐相处,具有现实意义。

所以,“国学快餐”反而更合乎国学经典的思想。北京大学教授乐黛云认为,“如果传统国学和现代文化的创造结合得不够,也就谈不上以新的观点去看待未来。”

“国学快餐”作为传统国学的“现代文化创造”,说不定将来也会成为经典。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将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经》,改造为通俗化的《圣经故事》,成就其“文化史权威”;英国散文家兰姆姐弟将莎士比亚深奥的戏剧作品,改编成通俗易懂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风行全球,原汁原味的莎翁戏剧反而少人问津;《苏菲的世界》则是以侦探小说的模式和语言,解析哲学史上最牛的哲学家们的思想,从而成为20世纪100部经典之一;法国启蒙运动的倡导者伏尔泰则以人文学者的莫大勇气,对牛顿经典力学进行最通俗化的解读。伏尔泰说:“我最先敢于用明白的语言,向我国人民揭示了牛顿的发现。”物理学家霍金的科普畅销名著《时间简史》,则是对经典天文学和物理学的最通俗化和大众化的阐释;在美国,好莱坞则是一部打碎人类所有经典的娱乐机器,无论是美国本土的马克·吐温还是海明威,抑或欧洲的塞万提斯或者狄更斯,其经典文本都不过是故事的素材,最终的产品都是充满大众色彩的快餐文化产品。

相较于西方国家文化人士对经典名著的通俗化再造,中国国学“快餐化”的大众改造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大众文化刚刚在中国兴起的进程中,学界精英们还没有做好启蒙大众和走向民间的思想准备,易中天和于丹们才在国学卫道者眼里成为叛逆者。早在去年大众文化兴起的时候,就有学者提出中国需要文艺复兴。如果说从打破学术垄断国学经典话语权的角度讲,这种启蒙大众的文艺复兴是绝对必要的。美国著名文论家莱斯利·菲德勒曾经断言:经典文学已经终结,当代西方文学实际上是通俗文学。这也说明,在全球化时代的快节奏下,现代化的关键词是“通俗”,任何经典要想在现代社会发挥影响力,也都要经历“通俗化”的改造。多元化的中国已经和全球文化的脉搏共振。

在全球同此凉热的文化背景下,国学经典的快餐化体现了一种契合时代的趋势。因而,中国需要更多于丹那样的“快餐文化”先锋,大众期望更多的国学经典走出书斋,成为滋养民间的“国学快餐”。

有趣的是,被国学卫道者奉为圭臬的《论语》本来就是通俗的大众启蒙读物。一方面那是孔子和其弟子或再传弟子的对话集,充满了人性化色彩,另一方面,《论语》和“六经”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私塾时代,《论语》是仅仅高于《三字经》和《千字文》的入门教材。也就是说,《论语》本来就是通俗的“国学快餐”,于丹只不过是用现代化的语言使《论语》回归本来的启蒙大众传统。至于《庄子》,其纵横恣肆和超然物外的精神从来就非国学正统,而是一种民间独立精神的象征。在多元文化时代,这种精神同现代人追求自我个性的诉求是合辙的。反对“国学快餐”启蒙大众的行为才违反了国学的真谛,才是自以为是的误读。(张敬伟 作者是江苏学者。)

(来源:环球时报  2007-03-28 第11版)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腐女最爱的十大男星
腐女们看过来!2011全球最性感十大男星火热出炉。当腐女看到性感男星是否也会流鼻血呢? >> 详细

论坛
另类摄影师自拍
她的自拍作品没有太多的形式限制,大部分是她身体局部的照片,而且拍摄的相当暖味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