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支持率因地震意外飙升|嫁入王室代价高 凯特父母将“破费”10万英镑|英夫妇自然受孕生下两对同天生日双胞胎|
评论>时政评论
站在太空文明时代的起跑线上
2007-03-27 16:01:27      来源:null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俄日韩等国近日纷纷发表太空计划,拉开了太空争夺的序幕,人类的“太空文明”时代也随之来临了。

人类文明史可以分为陆地文明、海洋文明、太空文明三个时代。在全球陆地文明形态中,中国是最先崛起的文明之一,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为最强大的国家。在西方处于奴隶制度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方要先进得多,从而在两种文明相遇的时候进行了中国领先式的对话。

然而,在海洋文明崛起的时代,中国成为“停滞的帝国”而被抛在西方身后。18世纪以来,蒸汽机的发明使西方的现代性开始加速,19世纪的热力学、电磁场理论、生物进化论使得现代性的西方开始成为人类的“话语权力中心”:照相机的发明使画家对对象的逼真描摹相形见绌;蒸汽火车和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空间感觉;电影改变了人类的感觉方式和视觉方式。进入20世纪之后,飞机、通讯卫星、电视诞生、电脑出现等,更是让西方在科技、军事、经济领域获得话语霸权。中国不仅在整体上感受到自我身份的失落,而且痛感亡国灭种灾难的临近,在启蒙与救亡中,中国开始了自己新形象的寻求,并在整体上形成百年西化的“现代化”文化价值趋向。

“太空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出现了。中国载人飞船上天和对外太空领域探索计划的实施,让中国迅速成为“太空俱乐部”的新成员。紧接着,中国的登月计划及其实施,推动了太空文明的发展,为人类文明创新和向未知领域挺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顾逸东说:“仅一个卫星通信技术,就为现代社会提供了电话、数据传输、电视转播、卫星电视教育、移动通信、救援、远程医疗等上百种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事实上,通信卫星的电视转播使得地球成为了“村落”,通过卫视,伊拉克战争、伊朗危机、印度洋大海啸、奥运会的盛大、世界杯的狂热都尽收眼底,真可谓“环球同此凉热”。

太空文明的竞争在悄然中走向白热化。2005年以来,美国提出太空计划和“太空权”的领先性,力求将全球霸权扩展到太空,加紧备战未来的“太空战”;韩国强调应争当太空大国,并确立国家太空开发目标为尽快建立“太空作战基础体系”,并积极筹划未来“宇宙司令部”;印度宣布将组建自己的太空机构,研制能够监视导弹发射的低轨道监视卫星,并准备研制可重复使用的小型航天飞机;俄罗斯组建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导弹太空防御部队,具有太空监视防御系统和导弹防御系统,监视敌人洲际弹道导弹的活动和太空目标;日本也加紧进行航天器的研究开发,制定了小卫星发展战略,以使航天器向高性能、长寿命、多功能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中国则在太空文明时代临近时,和西方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太空文明时代起决定作用的数码、信息和网络技术,正在修改人类关于宇宙看法的文化编码。太空文明并不是纯粹科技的,而是代表着人类崭新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的创新。真正的创新应该是在获得技术力量的同时,积极地推动精神世界的发展。随着“太空文明时代”的到来,对东亚价值也形成了更大的挑战,或许会使中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陷入“创新的危机”。

如果说,中国错失了500年前大航海时代并遭受了200年的苦难,那么,中国没有错失“太空文明”时代。中西方将在太空文明时代重新审视对方,明白任何一种文明形态都不可能长盛不衰、一统天下。只有不断的本体创新、探索发现、消除误读,才能使中国和平崛起并重振辉煌,才能使大陆文明的优胜者和海洋文明的优胜者在太空文明这一新的文明形态下互补互动,获得双赢。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王岳川)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中国最美大学女教师
戴菲菲,北大老师,典雅的气质,美丽的面庞,高挑的身材让她成为“中国最美女教师”。 >> 详细

论坛
咱搜外星人都用啥技术
茫茫宇宙,是否存在外星人,天文学家一直寻找着答案,以下六种寻找外星文明方式是国际通用搜索手法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