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域名抢注:投资还是投机?
互联网时代,网络域名炙手可热.今年,有关域名抢注的消息更是不绝于耳,如“中央一套”、刘翔、“十一五”、“福娃”、“八荣八耻”等汇词等都被一一注册拍卖等,而且在全面支持“中文.cn”域名的微软新一代浏览器IE7.0中文版发布之后,这种域名抢注之风还会愈演愈烈.目前域名的抢注已有从英文网络域名发展到手机域名、中文网络域名抢注的苗头。
对于域名抢注之风,社会舆论纷纷扬扬,莫衷一是。或曰:须从制度上杜绝域名抢注,予以限制和规范;或曰:抢注之祸源于域名投资,当予禁止。
抢注域名是投资还是投机?的确是个值得争论的话题。据说在暴利的诱惑下,温州炒房团已经向“域名炒家”过渡,已投入巨资囤积了一批有价值的域名。说实话,导致域名成为一种投资品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被抢注企业或名人自己,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互联网时代所必须的域名意识,适度的抢注是一种有效的域名意识教育。
当然,在域名成为一种资源的情况下,国家也应出台合理的管理法规和交易规则,把域名投机引导为理性投资.不管域名抢注是投资还是投机,信产部11月份发布的《关于加强互联网域名注册服务管理的通知》,会让让这股风气有所收敛。
六、虚拟货币:威胁还是财富?
11月1日,一篇提出“Q币等虚拟货币冲击人民币地位”的报道,瞬间将国内发行虚拟货币的各大网络公司推上风口浪尖。作为权威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即将对包括虚拟货币在内的电子货币立法监管.虚拟货币,威胁还是财富,前途未卜。
针对Q币等虚拟货币的争议实际上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今年之所以引发高度关注主要是因人民银行介入调查,也因龙头老大Q币的推出者腾讯公司的 Q币致富事实被暴光,据腾讯最新公布的2006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总收入为人民币7.369亿元,而其中比例相当大的收入来源是利用Q币的充值、赌博、抽成、兑换所得。不健康的财富链条引起社会的争论再自然不过了。
人类生活中离不开货币,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虚拟生活.在现实中人们使用人民币、美元、英镑……而在虚拟世界,网络用户则使用虚拟货币。以理性视角看,在中国,腾讯公司可谓是最早引用了“虚拟币”这个概念,解决了小额电子支付的麻烦以及银行账户泄密的危险,方便用户购买公司推出的一系列虚拟产品.这种既便民又能致富的商业模式本无可厚非,多数普通网络用户对虚拟货币仍然比较支持,但是在真实货币的诱惑下,有的人或企业把虚拟货币的经给念歪了.因此,加强虚拟货币的监管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