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号——中国海军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

[ 2006-04-05 14:17 ]

 

 

·105号在艰难中推进

“四大件”提前研制取得一定成果,为中国自行研制导弹驱逐舰做了良好的技术和思想准备。1967年,当国家急需要一支驱逐舰编队赴南太平洋进行洲际火箭试验护航警戒时,建造导弹驱逐舰便被列入国家研制计画,当时还要求在几年之内要成批造出来。

由工厂、研究所,海军代表,接舰部队组成的首舰现场领导小组,在现场及时解决和协调各种各样问题,海军军代表、接舰部队官兵还组成“催货连”,到全国各地催货。

有时候,造好的设备要运抵目的地,也很艰难。机电部门几位同志去哈尔滨汽轮机厂押运主帆时,正赶上腊月寒冬摄氏零下40度冰天雪地。主机是军舰的心脏,为了让战舰早日下水,他们一刻也没有耽误就启程了。

谁知火车走出一站路,车头便脱下车厢丢在野外。战士们焦急地来找副区队长孟凡勤。

“队长,这怎么办?”

“队长!等半天了,也不见车头影子,恐怕不会来车头了。”

孟凡勤皱着眉头,思索了一刻,马上决定,留一名班长持枪值班,自己带几名战士顺铁路去找人。他们摸黑走了好几里路,好容易找到了一个车站调度室,推门进去一看,烟雾腾腾,几个值班人员正在打老K。

“你们这里谁是领导?” 孟凡勤问着。

“我们这里没有当权派,只有造反派。”

孟队长耐心地把来意说明,请他们帮忙挂上车头。这几个人连头也没有抬一下,似乎跟这件事根本无关,你怎么说也像对牛弹琴,既不向上报告请示,也不回答该如何解决,连屁股也不挪动一下,一边吸烟,一边照样甩老K。

孟队长气得无计可施,只好带着战士离开调度室,来到车厢,马上召开党小组会,决定为了保卫主机安全,又不致于把人冻坏,大家排队围着车厢转圈慢跑。

车厢外风呼呼地刮着,地上冻得硬邦邦,摄氏零下40度,鼻孔呼出的热气,一会结成了冻碴,寒风像刀子一样撕裂着脸上肌肤,僵硬得好像血管要冻裂。两脚一停下,寒流就会从脚跟钻到关节,不到三分钟就会麻木。

孟凡勤不停地动员大家:“要坚持慢跑!不能停下啊!”他从口袋里摸出一只馒头,塞到嘴里一咬,怎么也咬不下一口,那馒头变成冰疙瘩,比铁还硬了。那水壶里的水,也早结冰了,倒不出一点水。

整整一天一夜,他们水没喝一口,饭没吃一口,坚持厢外巡逻。孟队长发现班长的手老捂着肚子,马上走过去问他:“怎么回事?”班长说:“由于饥饿时间太长,胃又犯病了,痛得厉害!”孟队长马上要他回到车厢先暖和一下。可是班长不同意,还是坚持值班巡逻,到第三天,总算来了个车头,把车厢挂上了,押运组高兴极了,以为这下可以走了。可是车厢拖出两站,那个车头又莫明其妙地走了。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原先2天2夜的路程,竟走了8天7夜,当主机运到船厂里时,孟队长和几位战士,极度的疲倦,使他们屁股一粘上床,倒下就睡死了,睡了二天一夜才醒来。就这样,要图纸、催仪器,运装备,舰员们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首制舰就是在这种环境和年代建造的,挫折和困难就更多。但由于舰员和工人、科技人员三结合形成的群体力量的共同努力,一批批的武器、装备、机器、仪器相继运到造船厂,为组装和试航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为是中国第一次造大舰,从来没有搞过如此大的系统工程,某些机件品质不好,存在一些毛病是难免的。于是就有一些人,开始放冷空气,说这艘舰是聋子的耳朵,好看不好使,不能远航,不能打仗,只能靠码头供游人参观!

这些冷言冷语传到了北京,引起了海军司令肖劲光的重视。为了不影响进度,肖劲光特意赶到大连船厂视察。他征求了多方人员意见,坚定了大家加速造舰的决心和信心。肖司令把刘子庚舰长叫到跟前问道:“刘舰长,你是老舰长啦!现在有人提出这条舰品质有问题,好看不好用,你有什么看法?”

刘子庚舰长坚定地回答:“我舰全体人员能在我国自行设计、完全用国产材料建造的导弹驱逐舰上工作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对舰上的设备我们是满意的,开始存在一些品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前进中的问题,是可以提高和改进的。不造出样机就没有改进基础,更谈不上成功了。”

肖劲光司令听完这席话,不断点头,表示赞同。冷风被顶住,建造代号为051导弹驱逐舰马不停蹄加速进行。

短短的3年多时间,到1971年12月首制舰105号就出厂交付部队使用。刘子庚舰长第一次登上驾驶台,拉响了出航的铃声,他万分激动,终于看到并亲手驾驶国产导弹驱逐舰航行在大海上了。他当了20多年的海军,是第一次在国产中型的水面战斗舰艇的驾驶台上下达命令,结束了中国人不能造中型战斗舰的历史。这一刻他终生难忘啊!

按规定,105舰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进行海上试验,对该舰的总体性能、适航性及武器系统海上精度与射击效能作鉴定性试验,为051后继舰改进和提高提供科学依据。这样105舰就成了海军现代化的海上先锋。

军舰先后经过海上6次试航,基本正常。接着就开始数十项、数百次危险性高难度的试航。抗风浪高速试航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这是战场上向敌舰追击时采用的最高航速,必须要使锅炉发出最大功率。为了做好此项工作,必须事先清洁管子。按理应该用软管和电刷等专门工具。可是当时没有这个条件,锅炉区队的同志就从管子两头爬进去,用绳子拴上刷子反复拉。许多人的手磨出血泡、胳膊肘磨掉了皮,满脸全身是铁锈、几天后吐出来的痰还是铁红色的。就这样清洁3天,硬是把锅炉里上千根管子刷得干干净净,保证试航按标准技术要求进行。

军舰满负荷高速转向是最危险的动作,平时严禁使用,从苏联购进的“四大金刚”也从未试过,但海战要求做到的就必须试。刘舰长在专家指导下,大胆地加到最快速度,驱逐舰如猛虎下山,舰尾卷起数米高的激浪;他再加大舵角时,由于震动太大,舰尾舵机电源突然被震脱,造成舵失灵,军舰即如脱缰的野马。在千钧一发之际,刘舰长全速前进拉到全速后退,军舰终于稳住,此刻离前面岛礁只有一链了,他出一身冷汗。

在众多试验项目中,兵器试验最惊心动魄。全部火炮齐射时,响声震耳欲聋,冲击波将驾驶台的玻璃震碎,火箭深水炸弹试验按照科技专家的建议及上级规定的项目,全都一项一项地完成。国产第一艘导弹驱逐舰的缺陷暴露出来,为后续舰建造得更完美而打下基础。


Page: 123456789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