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1日讯 斯诺登离开香港去向不明,今后命运如何是他自己的事了。但他在网络安全问题上撕开的口子大敞着,丑陋的内脏暴露着。
人们从斯诺登事件中窥见了互联网世界的肮脏。美国已从互联网的缔造者堕落为互联网的“首恶”,对本国和国际上的政府、民事、电信、军事目标长期实施监视、渗透和信息偷盗,范畴无限扩大、底线不断下移。美国的行为早已超出反恐、维安需要,正在实施将美国霸权地位延伸到网络空间的军事安全战略。
人们从斯诺登事件中看清了美国国家道德的虚伪。美国在网络安全和自由问题上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把中国打造成“网络坏人”的“贼喊捉贼”把戏见了光日,对中国的网络安全和自由构成严重现实威胁,已没有资格继续逼迫中国交代有没有政府支持的“黑客”行为和成建制的“网络军队”,没有资格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战略指手划脚。
人们从斯诺登事件中参透了美国的外强中干、身不由己。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走在由盛而衰的道路上,陷入不择手段维持强权的战略迷思,对实力的贪恋、对侵权的纵容严重背离其自由、公正的立国之基,在世界上越来越不具道德感召力,越来越难号令天下、一呼百应。
人们从斯诺登事件中目睹了网络安全的混沌前景。在美国的“恶示范”下,个人的、集团的、政府背景的网络“黑客”和间谍活动日趋猖獗,网络军备竞赛掀起势头,“网络战”成为新军事领域的热门研究和实践范畴。“不比其善、只比其恶”的逻辑思维和不宣而战的行为方式在网络空间如此盛行,给国际和平安全和大国关系稳定蒙上阴影。
人们从斯诺登事件中看到了中美关系固有的风险面和阴暗面。不管承认与否,两国在价值理念、战略利益上的差异乃至矛盾就在那里,美国一些人对中国的敌意和偏见根深蒂固,干扰、错乱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努力。斯诺登事件不是孤立的,折射出两国关系光谱中的黯淡部分,至少印证了美国在谋取网络霸权的道路上把中国视为主要对手的客观事实。
美国虽不愿也无力从大面上搞坏中美关系,奥巴马亦公开表示“不值得为斯诺登损害与俄中关系”,但从美国一贯的行事风格看,这个国家不大可能对中方处理事件的方式善罢甘休,总会以某种方式还以颜色,用“取消香港有别于中国其他地区的特殊优待”(美国驻香港总领事6月29日谈话)相要挟可能只是一个引子,最大的报复危险还是存在于网络空间。
网络世界不是绝对虚拟的,它是现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网络空间的善恶较量越来越能直接作用于现实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善良的中国人要正视斯诺登事件撕开的口子,正视中美关系在阳光之下的阴影,正视网络空间超出人们想像力的混乱现实,为各种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可能发生的大小复杂局面做好准备。
中国所要做的最重要三件事,一是大力发展互联网核心技术、产品和创新能力,争做国际互联网的革命先锋,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二是理直气壮、名正言顺地发展网络军事力量和安全战略,坚决捍卫中国在网络空间的战略安全利益和公民的正当合理权益。三是大张旗鼓地参与和引领国际互联网行为规范的制订工作,让中国的利益和主张在互联网国际秩序的确立进程中得到应有体现。
中国引入互联网快20年了,在网络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被美国确立为头号网络竞争、防范对手应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事。也许是因为网络世界的矛盾没有硝烟,长期以来中国人处理有关问题保持含蓄、低调风格,这恰为美国所利用,是中国在网络竞争和摩擦中往往被动应付的原因之一,该做出调整了。
至于中美关系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就让它处在应有位置上,既不可风清云淡,也不必黑云压城。在已经到来的这个夏天,中美之间一项重要议程是举行新一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网络安全问题是无法也不应回避的议题。
这次对话在中美元首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之后举行,以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为己任,斯诺登事件带来的不大不小阴影给双方敲响了警钟,但也矫正了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过于不平衡的中美对话态势,提供了坦率沟通的机会。对双方而言,有些话讲清楚比憋在心里强,隐藏在网络空间里的脓包早些挑破比发展成冷战热战强。
作者:晓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