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深度报道
国际观察:从中尼握手看中国影响力
2016-03-23 14:37:00
 

  “我是来学习的,”这是尼泊尔总理奥利见到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开口说的第一句话。22日,在出席中尼“一带一路”智库对话并发表演讲时,奥利集中表达了此行来华的两个主要目的:寻求亲善与支持;希望借“一带一路”东风发展经济。

  笔者作为承办方的参与者在台下听了演讲,切实感受到奥利总理的真诚。随后,笔者还参加了首次中尼“一带一路”智库对话,与尼泊尔智库学者实现了“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在其中充分体会到尼泊尔人的普遍心态,就是希望与中国加强友好关系,学习中国经验,共建“一带一路”。

  尼总理来华是“取经”之旅

  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相隔喜马拉雅山,但并没有阻挡两国人民互相学习交流的脚步。中国高僧法显、玄奘西行尼泊尔取经;尼泊尔高僧觉贤东行到中国,与法显一起把佛经译成汉语,都是中尼交流的美谈。

  奥利总理反复说,他此次是来向中国学习的——现代意义的“取经”:一为“取经”经济建设;二为“取经”震后重建。

  尼泊尔是古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自2006年以来,尼泊尔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激增了17倍。2014年,中国成为尼泊尔最大的外国投资方,这显示了中尼经济合作的大趋势和巨大潜力。

  奥利总理来华“取经”经济建设,自然少不了体验中国的高铁与动车速度。从其访华行程安排来看,奥利总理将搭乘高铁从北京赴唐山,参观北车集团,乘动车去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在移动中感受“中国速度”。此外,奥利还将探访四川的水电站。

  尼泊尔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南北海拔高差极大,水力资源丰富,目前开发很少。一方面,资源如此丰富,另一方面,尼泊尔却是一个严重缺电的国家。

  奥利总理肩负的第二项使命,是“取经”震后重建。中尼两国都是地震多发国家,中国人民对尼泊尔人民的4·25地震遭遇感同身受,对尼泊尔提供了及时的援助。作为其访华行程的最后一站,奥利考察汶川震后重建是压轴。中国从2008年汶川地震中积累了很多重建经验,这也将是尼泊尔总理能够从中国获取的另类“援助”。

  此外,奥利还将访问唐山和宝鸡法门寺。唐山是一座在震后重生的城市,在废墟上建立了一整套工业体系,现在又在升级转型,相信奥利的唐山之旅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而法门寺则在历史上多次强震的侵袭后倒塌,从而发现佛陀舍利和唐代地宫,后来重修。尼泊尔也有很多佛教寺庙、印度教神庙在4·25地震中倒塌,法门寺的故事也许可以为尼泊尔重修宗教建筑提供灵感。

  抓住历史机遇 共建“一带一路”

  奥利表示,尼中传统友谊基础牢固,不会受任何外界影响,是不同制度、不同大小国家间关系发展的典范。

  在尼泊尔4·25大地震和印度对尼燃油封锁后,尼泊尔媒体对华好感度空前加大。我们重点研读了尼泊尔主流媒体对华态度,概括出近期涉华报道的三大特点:

  第一,涉华报道充斥尼主流媒体,将中国视为尼泊尔走出困境的帮手。第二,涉华经济类报道比较正面,集中在中国发展成就和中国对尼援助和经济合作;第三,主流媒体传达出对中国的高期待,还有报道提到中国的“一带一路”。

  尼工商界普遍希望尼泊尔与中国进一步在扩大开放北方边界、过境条约方面推进合作,希望双方在自由贸易协定、双边投资保护等方面进一步努力,并希望在尼泊尔总理访中期间能将这些合作落实。其中,旅游业界声音尤其强烈,要求尼政府与中国加紧谈判,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

  尼泊尔是农业国,目前仍然有约8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人均GDP为726美元,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笔者认为,应大力推进两国在农业、基础设施和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把尼泊尔打造成“一带一路”的合作样板。

  但印度是发展中尼关系回避不开的因素。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应当强调中尼印三方合作,打造中尼印经济走廊,共建“一带一路”。我们应当强调,加强中尼之间的道路、电力、航空、贸易与金融的互联互通,最终还是有利于中尼印共同发展。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宏观研究部副主任。人大重阳研究助理程阳、展腾对本文亦有贡献。)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