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海3月24日电 题:遗落在岭南老城深巷里的中国古老美容术
作者 陈燕
3月24日,广西北海市。90岁的谢连步履蹒跚地来到位于中山公园后门的小巷里“绞脸”。在这条不起眼的偏僻小巷里,13名“绞脸”师傅秉持一手古老的技艺,为顾客进行传统的美容之术。几张凳子,一盒面粉,一把眉钳,一团细棉线,便是她们的工具。
“过几天是孙女大婚,我想把脸上的绒毛清除干净,显得精神些。”谢连对“绞脸”师傅曼艺说。
41岁的曼艺是这里出名的“绞脸”师傅,许多人慕名前来找她“绞脸”。曼艺往谢连脸上抹上一层特制的“粉”,然后把一根棉线交叉成三根,一端拿在右手,另一端用牙齿咬着,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反复地把线条一张一弛地拉合。棉线像剃刀般在谢连脸上来回“绞动”,绒毛和汗毛很快被一扫无余。
曼艺娴熟的“绞脸”手艺是跟母亲学的。曼艺的母亲也曾是当地有名的“绞脸”师傅。在母亲干不动后,曼艺放弃别的工作,来到深巷里与其他12名“绞脸”师傅一起延续这门传统的手艺。
北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人士介绍,“绞脸”是一种古老的使用线条除去妇女脸上汗毛的美容方式,亦称绞面、开面、开脸等,主要流传于中国汉族人之间,亦有些未婚女子在出嫁前必须要做“绞面”之术。
谢连说,以前这种传统的美容方式很时兴,她和姐妹们每个月都会来“绞脸”。不过,现在腿脚不方便,只有在重大节庆日才会来“美容”一次。
“以前一天可以接待十来个客人,但现在客人越来越少。”曼艺黯然地说,在现代各种美容院出现之前,“绞脸”算是一种体面的美容方式,也是一种隆重的婚礼习俗。
传统的“绞脸”美容术正渐渐被人们遗忘。
26岁的姑娘周雯对传统的“绞脸”表示“不感冒”:“现在要清除脸毛、修眉毛等,去美容院已经很方便,没必要跑到偏僻的小巷子里。”
年轻女孩李敏军对此持认同态度。她认为美容院的配套服务齐全,并且干净卫生,除了脸部美容还可以同时作身体按摩,比传统的美容方式更吸引人。
“年轻人不接受传统美容法,不想学这一门手艺,加上师傅越来越少,慢慢地这门手艺就会失传。”曼艺担忧地说。
与曼艺一起在深巷里摆摊的49岁何有曼回忆说,1989年以前,北海有很多“绞脸”师傅,当时跟她们一起在中山公园后门从事这行业的就有30多人。后来有些“绞脸”师傅因年事已高退出行业,也有些师傅选择转行离开。
为了不让这个行当消失,曼艺曾试图广招学徒。但是从业7年,她也只真正收过4个徒弟。“有两个学成后回山东帮人‘绞脸’,另外两个徒弟也在北海从事这个行业。”
60岁的谭华在这个群体中年龄最大。迄今为止,她已从事“绞脸”事业近30年。闲暇时,谭华经常和同伴们一起探讨“绞脸”技艺。作为这门传统美容术的老一辈坚守者,她也和曼艺有着同样的担忧:“如果我们这批人干不动后,还会有人来接替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