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马拉松"高热"背后的冷思考:受伤、猝死事件频发
2016-03-24 13:13:20
 

  近年来,跑步成为全民健身宠儿,在朋友圈里晒跑步成了时尚,而参加马拉松更成为诸多跑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事。

  2015年举行的官方马拉松比赛共计51场。平均每月4场马拉松赛,最多时一天内3座城市同时举办马拉松赛。在如此“高热”的马拉松背后,却伴随着受伤、猝死、混乱等诸多问题。

  坚持跑步6年的南京跑友“亮亮”告诉扬子晚报记者,看到很多跑友参加马拉松比赛都特别羡慕,自己也想挑战一下,但是参加过无锡马拉松赛后,发现自己完赛非常吃力,“跑马拉松还是要进行专门训练,必须在参赛前3个月甚至半年就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否则身体很难扛住那么大的负荷。”不过不少跑友依然对马拉松项目认识不足,以为经常跑步就可以参加,匆匆上“马”的结果自然就是大面积地受伤甚至猝死。

  当然,国内不少马拉松比赛混乱的组织也令人诟病。除了急救能力普遍不佳外,赛事审核不严也是不争的事实。事实上,即便是在上海、北京、厦门等在国际上颇有名气的马拉松比赛中,也存在顶替他人报名资格的现象。有媒体爆料,转让跑马资格甚至成了黄牛们新的牟利方式。记者了解到,不少马拉松赛事组织方在赛前会要求选手提供医院出具的体检证明,但也有“老马”(经常参加马拉松赛的业余选手)告诉记者,因为“嫌体检麻烦,有门路拿到体检合格证明”,而赛事组织方不会做详细核实,这种情况也增加了意外发生的几率。扬子晚报记者 汤敏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扬子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