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香港立法会“拉布”“剪布”的新闻频繁见诸媒体。乍一听,仿佛香港的立法会议员们在玩类似“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要命的是,这种“游戏”还能左右香港许多重大基建工程的生死,以至于“剪布”成功让人有劫后余生的感觉。究竟怎么回事,说来话长。
香港人所说“拉布”,有拖延时间的意思,以此对应英文Filibuster,指议员通过冗长演说、辩论等议事程序,延迟或阻挠其反对的议案通过,台湾将之翻译为“费力把事拖”。不过,这个词在台湾并不常用,台湾“立委”延宕议事的方式更直接更火爆,常常上演全武行抢占主席台,泼水、吃文件、锁门、抢表决器等手段也很好使。香港“拉布”相对斯文,或天马行空冗长发言,或针对法例草案提出上千条修订,或反复点算人数。
斯文也好,火爆也罢,后果都是影响政府施政、损害经济民生。近年来,香港立法会恶意“拉布”成风,议事停摆,导致政府多项民生、经济、科技重大项目迟迟无法上马。政府预算案,港珠澳大桥工程、广深港高铁香港段追加拨款案,屡遭泛民议员恶意“拉布”阻挠,都是在最后关头才“剪布”通过,险些出现政府“断粮”和工程“烂尾”的危机。反对派议员以一己之私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把经济、民生议题“泛政治化”作为政治斗争工具,以“拉布”为手段千方百计阻挠政府施政、拉低政府政绩,以期打击特区政府威信和特首的认受性,达到其政治目的。最终受损的,是香港的民生福祉、发展机遇。
“拉布”也好,“剪布”也罢,最终受伤的还是香港的民主机制、问政环境。民主的基本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可是在香港泛政治化的大背景下,立法机构的现状是“多数服从少数,少数杯葛一切”。一些偏激人士靠“博出位”的方式进入立法机构后,不顾公众利益,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故意制造话题吸引眼球,严重排挤了立法机构理性问政的空间,议场成了秀场,“拉布秀”成了例牌演出。立法机构内“拉布”和“剪布”的反复博弈,经由媒体放大,使公众关注程序议题多于实体正义,导致社会长期“失焦”,对香港的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高铁拨款案通过后,香港中华总商会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并指出“议而不决”过去已令香港不进则退付出了沉重代价,实不能任由情况进一步恶化,还望反对派能够知所行止。
日前,香港工联会也呼吁市民在未来立法会选举时作出正确选择,用选票扫走“拉布”。对恶意“拉布”说不,香港市民也当知所行止!(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