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中式台球世锦赛走出新路?大众赛事变“高大上”
2016-03-22 09:45:22
 

  中式台球世锦赛

  第二届中式台球世界锦标赛上周日收官,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余名球员、近40名世界冠军经过巅峰对决,最终冠军留在了中国选手手中。轰轰烈烈而又皆大欢喜,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台球就这样披上了高大上的外衣,它的创办能为草根体育赛事走出一条新路吗?

  大众赛事变高大上

  斯诺克以绅士范儿著称,而中式台球却是地地道道的草根儿运动。身边的台球迷们虽然熬夜看的是丁俊晖和奥沙利文征战的斯诺克,亲自上阵操练的却大多是中式台球。有统计称,全国经常参加台球运动的人数是8000万,中式台球人数占70%,实际上参与人数可能更多。看看我们周围,哪个小区周围没有几家台球室,又有谁是从来没有“杵”过两杆的?

  中式台球是一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赛事,其简单易懂的规则和灵活多样的打法吸引了不少中外球迷。无论是斯诺克选手还是九球选手,在了解规则之后都能很快上手。

  有消息称,中式台球在世界台球体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逐步形成了中式台球和斯诺克、美式九球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撞球协会主席安德森表示: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中式台球,全力推动国际一流球手加入。两届中式台球世锦赛赛事,就有塞尔比、罗伯逊、特鲁姆普、希金斯等顶尖高手参赛,也不乏花式九球、英式八球等高手亮相。本届比赛吸引了184名国际球员参与,汇集众多台球三栖明星,中国台球一哥丁俊晖也客串登场。两届世锦赛都有着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的高额奖金,其中男子冠军奖金达到60万人民币。

  国际化的参赛范围、国际范儿的高额奖金、国际级的明星亮相,这些都让中式台球这项“土”运动披上了高大上的外衣。

  前车之鉴值得警惕

  中式台球世锦赛签约后,将在江苏玉山连续举办四届,暂时不需要担心生存问题。但是之后呢?

  国内不少赛事,创办之初被渲染得无比强悍,宣称要打造百年经典,但不知是“被”高调了,还是根本就不具备生存实力。往往几年之后就悄无声息的消亡,记者亲身经历这样的赛事就有不少。

  2010年创办的环中国自行车赛事,号称是中国唯一国字号跨区域的高水平国际自行车赛事,全球传播受众达10亿人次。记者曾跟踪采访过首届赛事。6年后,号称要成为继环法、环西、环意三大环赛后第四大赛事的环中国自行车赛,仅仅在竞赛天数和转战范围上赶上了经典。不容回避的是,赛事的骑行路线设计得平淡无趣,毫无观赏性,其赛事规模和公众影响力,甚至连国内的环青海湖和环岛赛都比不了。

  中国武术职业联赛(WMA)于2008年12月成立,由央视的播出作为保障,但第二个赛季就露出了落魄的苗头。

  世锦赛能坚持多久

  一场赛事没有盈利,就不具备生存的能力。大多数的赛事盈利来自四个部分:出售媒体转播版权、企业赞助、门票收入及知识产权。对于体育赛事来说,如果不能引得各大媒体竞价购买赛事转播版权,就需要赛事主办方以高价购买媒体转播时段,以扩大赛事的影响力。

  今年的中式台球世锦赛收支情况不得而知,但是最受瞩目的决赛没有在央视直播,记者多方搜索,也并未找到网络直播。而主办方注册的中式台球世锦赛微博的粉丝数不到3万,至于决赛的微博消息转发和评论量都只是个位数,这样的数据同中式台球的参与人数是不匹配的,也让人担忧它的生存前景。

  就赛事而言,尽管明星云集,但大多数球星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被球迷期盼了很久的丁俊晖居然一边参赛,还一边询问裁判比赛的规则。现在还有媒体和赞助商买国际知名选手亮相的账,但是之后呢?

  披上高大上的外衣,中式台球寻求的是大赞助商的青睐,但是归根结底它还是一项草根运动,草根们的关注、参与、消费才是这类大众赛事的生存之道。

  本报记者 秘晓芳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燕赵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