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你自己看看吧donwls.com/rz.apk我是于×。”昨日,市民于先生的多位通讯录好友都收到了有他“署名”的这条短信,但蹊跷的是,于先生对此毫不知情,根本未发送过这样的短信。据业内人士表示,于先生的手机已经中毒,通讯录信息已被不法分子盗取。
“好友”短信内藏玄机
昨晚,记者在于先生同事赵先生的手机上看到了这条短信。据赵先生介绍,这条短信是他14时接到的,短信最后写有于先生的姓名。而几乎与此同时,于先生的多位同事、好友也都收到了这样的短信。但当他们仔细查看时发现,虽然该短信“署名”为于先生,但发送短信的号码却不是于先生的。他们致电于先生询问,于先生也感觉纳闷:“我根本没发过这条短信!”
记者看到,该短信目的显然是让人点击其中的链接,记者点开该链接,手机立即自动下载了一个名为“rz.apk”的文件,但文件却打不开。记者拨打发送该短信的手机号码,语音提示该号码已关机。
通讯录已被盗取
据于先生称,收到该短信的人都是他手机通讯录好友,但为什么该短信会被发送给通讯录好友、短信中为何还标有他的名字,这些问题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对此,市手机商会副秘书长高洋表示,于先生的手机已经中毒了,中毒的途径很可能是他安装了含有病毒的山寨软件或点击了病毒链接,而病毒被植入手机后则会盗取机主通讯录信息,并从手机所装的微信、QQ等软件中提取机主姓名,并将这些信息发送给病毒传播者,病毒传播者则利用这些信息和短信群发器,向通讯录好友群发该短信。而依照短信链接下载的“rz.apk”很有可能就是这种病毒,收到短信的人点击这一链接就会遇到和于先生一样的问题。
病毒危害颇大
病毒传播者如此费尽心机扩散病毒,其目的何在呢?据了解,植入病毒并不是病毒传播者的根本目的,病毒的扩散一般都会与其利益挂钩。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相关人员介绍说,此类案件由于短信中有发送和接收两方的名字,因此迷惑性很大,市民对此一定要提高警惕。一旦打开短信链接,就会把木马病毒“引”入被害人的手机中,犯罪分子之后会借此截取被害人的手机短信以及身份信息、银行卡号等,进而获取您的银行卡取款时的验证码,然后通过复制银行卡或登录网络银行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时使用虚假身份,警方侦查起来难度很大。为此,警方提醒您不要轻易打开不明链接,即使是“熟人”发来的,也应提前核对,并在手机中加设防病毒软件,以免造成损失。目前,本市已有一些居民被此类骗术所骗,警方正在侦查相关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