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通讯:牧民叶群·塔贤的“点石成金”
2016-03-16 18:07:00
 

  中新社西宁3月16日电 题:牧民叶群·塔贤的“点石成金”

  中新社记者 罗云鹏

  “叮咚叮咚……”,叶群·塔贤的雕刻工具如鱼一般游弋在石块上,不多时便“游”出了一头牦牛轮廓。

  叶群·塔贤出生在青海省同德县秀麻草原,因为贫困未上过一天学。如今39岁的叶群·塔贤不仅是青海省级民间工艺大师,在同德县城开办了石雕工艺公司和培训学校,其石雕还作为青海特色旅游产品远销美国、荷兰、日本等国。

  “小时候跟在牛羊后面数尾巴(指放牧),唯一的爱好就是画画刻石头,因为‘管不住’自己的手还丢过羊,挨过不少巴掌。”叶群·塔贤操着一口流利的“藏普话”回忆说,“2002年秋天,为了把家里的羊卖个好价钱,第一次到了西宁,没想到顺手带的石雕变成了钱,还比羊的(价钱)好。”

  “是不是以后不要再看牛羊的尾巴了?牧民不养牛羊怎么活?”看到“石变金”的叶群·塔贤面对自己身份的转型,“犹豫了差不多两年,但是最后因为孩子要读书搬到县城。”一边“小试牛刀”以石雕为业,一边照顾孩子上学。

  “头一年只卖了几千块钱,这个家都要‘倒闭’了。”叶群·塔贤的妻子侃卓措决定,“你专心雕刻,我去放羊。”叶群·塔贤则对妻子发誓:“只要你支持,我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

  2006年叶群·塔贤一组反映牧民生产生活的场景的石雕作品引起了当地官方的注意,同年官方筹集3.5万元(人民币,下同)资金为叶群·塔贤建起了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并为他的石雕作品做起了“义务广告宣传员”,两年后的“青洽会”上叶群·塔贤拿到了10万多元的购销订单。

  “亦友亦徒”的牧民公保加是叶群·塔贤从秀麻乡带出来的第一人,“像我这样的出来的第一批人还有10多个,现在做石雕、画唐卡、做银器的都有,不过(绘)画的基础都是在‘土教授’塔贤这里学的。”公保加说他学了5年多,现在不仅赚了钱,盖了新房子,还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随着《背水姑娘》《捻毛线》《打酥油》《剪羊毛》等大量雕刻作品走向北京、上海等地,叶群·塔贤也相继创建了工艺美术品公司,开办了雪域塔贤艺术院,在带动当地牧民就业的同时,还承担起培训新学员的任务。

  据统计,2011年至今,叶群·塔贤已招收400余名学徒,传授石刻及绘画技艺。目前,其工艺美术品公司已有11种产品获得专利权,且产品订单不断,公司年产值近100万元,员工每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

  “把我们藏族人精神上的富有变成精神和物质都富有,是我接下来的心愿。”叶群·塔贤说。(完)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