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3月15日电(胡丰盛 徐瀚文)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下属国内最大第三方电商维权平台——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举办的"3·15网络消费维权专项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据本次专项行动期间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接到的全国网络消费用户涉及电商投诉数量,同比2014年增长3.27%。其中跨境网购、微商、互联网金融成为新的投诉增长点。
报告通过对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亚马逊中国、国美在线、唯品会、当当网、1号店、聚美优品、蜜芽等数百家主流电商的全年监测显示:售后服务、发货迟缓、网络售假、退换货难、退款难、订单取消、网络诈骗、虚假发货、价格欺诈、货不对板是2015年网购用户投诉最多的十大问题结症。
2015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的落地推进,网络消费再度呈现爆发增长势头。在电商巨头们交易额屡创新高的同时,消费者在享受更加便利、更具科技感的生活的同时,也往往会因防范意识不够,掉入不法分子与商家设下的陷阱之中。
其中,“第二件半价”、“特价”等字眼则为网购中最常见。对此,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提醒,消费者购物前可查看该商品的历史交易价格。
“卖家的信用是整个交易的基础,消费者在购买之前,要仔细查看购物网站的商家和商品信誉评级,浏览评价信息,参考他人购买后的真实体验。”姚建芳说,看卖家的信用,首先要看好评的内容和回复好评的内容,从中可以发现卖家的性格,同时更需要留心卖家对差评的解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