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习主席视察的轰炸机团有多牛:扔常规炸弹命中坦克
2016-03-15 16:51:00
 

  2015年2月16日,习主席到空军轰炸航空兵某团视察,并登上轰炸机和飞行员交流。

  新年开训期间,空军陕西某机场,寒风刺骨。天刚蒙蒙亮,记者就乘坐保障机务官兵的班车来到机场,准备感受这支习主席视察过的空军轰炸航空兵某团的飞行训练。当记者到达机场时,飞行员们已经穿戴好飞行服和头盔,整装待发。机场上机务官兵们正在为轰炸机做起飞前的最后一次检查,整个机场安静而有序地忙碌着。

  早上9点,随着指挥员下达训练开始指令,地面引导员挥动引导旗,下达起飞指令。8架轰炸机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依次滑行到跑道,随即陆续呼啸升空。

  自习主席2015年2月16日视察这个部队后,全团官兵牢记主席提出的“三个要过硬”要求——思想政治要过硬、打仗本领要过硬、战斗作风要过硬,紧紧围绕“能打仗 打胜仗”目标,从严从难、挑战极限展开训练。部队领导告诉记者,其实今天这样的训练场景每周都在上演。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一年时间里,轰炸机团官兵们先后完成了多场重大演习,还在高原夜航训练、海上超低空突防突击训练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当轰炸机群消失在视线中,记者跟随部队宣传干事登上了指挥塔台,想近距离了解一下指挥那些“大家伙”飞上天的都是一些什么军人。一进指挥室 ,就听到指挥员正在与空中飞行员进行通话,空中飞行员不断报告飞行情况。指挥室的电脑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轰炸机飞行的各种数据状况。

  对于“冬冷夏热”的轰炸机舱,无论什么天气条件,飞行员都要聚精会神操控战机。 王晓玉摄

  记者好奇地来到窗户旁,想感受一下指挥员是如何对轰炸机进行指挥的。透过玻璃向外望去,这里视线确实很好,飞机停机坪、滑行道和起降跑道尽收眼底。正在现场坐镇指挥的空军某轰炸机师师长钱世平告诉记者,指挥战机飞行可不是用眼看着飞机指挥的。他指着房间中央桌子上的军用地图,和其他几位指挥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说,指挥员是要不断地查阅作战地图了解地域地形,再实时关注电脑上显示的最新数据,来指挥轰炸机按照实战要求进行训练。指挥员指着电脑屏幕里复杂的路线图上面闪动的小点儿说,这就是刚刚起飞执行任务的轰炸机。

  “轰炸机是战略打击力量,轰炸机应该对战役的进程有着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现有装备,对突防、突击、目标的摧毁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在战法、方法上下功夫。”师长钱世平接着说,为了实现打仗本领要过硬,部队紧紧围绕实战案例来研究,在实战过程中赋予作战的背景、假想敌,以打仗要求进行设置实施训练科目。

  在去年的一次海上超低空突防突击训练中,官兵们以实战要求展开“挑战极限”的训练。超低空飞行主要是为了躲避敌方雷达探测,但飞行中也因为视距短,看不到打击目标,必须在低空飞行至目标上空时,迅速拉升战机瞬间打击目标后,再超低空飞行返回。“为了保证安全,我们飞行时会打开无线电地高表,每下降一米要就报告一次。”飞行员韩立华介绍,轰炸机本身就有9.85米高,超低空飞行时,一个海浪打过来有时都有10多米高,这是非常危险的,但我们在训练中是有把握的。

  “军人这个职业是时刻伴随着危险的。它要求飞行员的心理素质、专业水平和作战能力都得好。”飞行员苏萌说。

接到战机出动命令,机务官兵们迅速奔向轰炸机,进行升空前准备。

  中午12时,8架轰炸机顺利返航。当完成训练的任务战机停在机场后,记者兴冲冲地向部队领导申请登上了一架巨大的轰炸机。记者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飞行员都不能太高,登上轰炸机后才明白,在这样的大“家伙”里,座舱空间其实是很小的,而且布满了各种设备和管线。记者“爬”进驾驶室不到10分钟,就碰了三次头。作为一名女记者,当亲身坐上一个飞行员的驾驶操作位时,也明显感觉身体伸展不开,看到座位周围各种眼晕的仪表设备,更是觉得空间狭小,稍不注意都有可能碰到其他的地方。

  在轰炸机里,除了空间狭窄外,飞行员介绍说,更难受的是机舱里“冬冷夏热”。冬天冷就要多穿,而夏天在驾驶舱里温度会达到50多度,如“烤箱”一般,每次飞行训练一开始,就把大家“烤”得满身是汗。

  虽然要面对很多困难和考验,但记者所见到的每一名官兵都没有抱怨和退缩。无论是担任飞机“保姆”的机务人员,还是驾驶轰炸机经受“冬冷夏热”的飞行员,他们个个都精神饱满,随时准备迎接实战检验。

  这个轰炸机团的机型虽然并不是最先进的,在低空飞行、续航性能等方面也没有其他机型好,但官兵员们就是在不断训练中,用娴熟的飞行训练技术完成了各项训练任务。

  飞行员韩立华先后两次参加高原驻训,他对2015年的首次高原夜航训练印象尤为深刻。他向记者介绍说,高原上空气阻力小,仪表上显示的飞行速度比实际的飞行速度要大,飞机前进的快慢不容易判断,夜航飞行时飞机下沉也不容易判断。而且那次演习的地点在海拔近3000米的地方,一个军民两用的机场,在夜航训练中滑行道也没有指示灯。只有民航的停机坪有灯,更增加了飞行员夜间飞行的难度。在高原驻训的两个半月里,韩立华和战友们一起克服了各种困难,完成了高原演习的所有夜航训练任务,积累了大量高原飞行经验。

  飞行员王景涛是对靶标的变化记忆深刻。他向记者回忆说,在去年5月的一场联合作战演习中,为了寻找靶标,领航员用光学瞄准具仔细地进行搜索,其他飞行员通过前挡风玻璃帮着寻找靶标。

空军轰炸航空兵飞行训练场上,轰炸机整齐排列,飞行员正快速登机。

  记者坐在飞行员的位置上向窗外望,想体验飞行员们用肉眼寻找靶标的情景。但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察看目标,还是不明白。飞行员解释说,演习的地域在空中看山都不高,而且地形复杂,目标也很小。陆军部队当时设立的靶标又在山的侧面,不平坦,高空的战机很容易就会错过靶标,失去投弹的最佳时机。

  韩立华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的考核演习是把投掷炸弹当作制导武器来使用。作为轰炸机来说,就是要把自由落体的炸弹,靠计算抛物线来命中目标。”在那次演习中,他们投掷的炸弹把地面设置的卡车炸掉了,几十吨重的坦克被整个儿掀翻。

  一年来,轰炸机团的飞行员们无论是参加重大演习,还是日常的飞行训练,大家都激情满怀,积极响应强军目标,投身到军队的现代化改革中。习主席视察时,刚从军校毕业来到部队的90后飞行员张灵珂说,以前休息时都是聊天、看杂志,现在大家都会拿着书相约去学习室。对于每一次飞行训练也都积极准备,以高标准去完成任务。他说:“刚开始学习训练有些难,但抱着能战胜它的态度去学,就不难了。我们轰炸机部队也是战斗部队,要想着每次训练都是要去战斗。”

  (薛飞 蒋国征 记者曾袁媛 聂宏杰)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央广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