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中航导弹院新型号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仅几国掌握
2016-03-15 10:39:00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记导弹院首席专家李友年

  说起螺丝钉,人们自然会想起雷锋。雷锋曾说过:“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在导弹院控制所也有一颗“螺丝钉”——首席专家李友年,他用30年的工作实践,赋予了“螺丝钉”精神更丰富的内涵。

  “潜伏”的螺丝钉

  1985年,李友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系毕业,在导弹院先后从事自动驾驶仪电路设计、预先研究、半实物仿真试验等工作,直到2005年,他的岗位还只是副主任设计师。在这样“潜伏”了20年后,2006年,李友年担任某型号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他带领技术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控制系统设计任务,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凭着深厚的技术功底以及在产品研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2009年,李友年成为导弹院控制技术首席专家。

  李友年的工作经历,让我们看到了默默奋斗的价值。工作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成功者快速上升的过程,但往往忽视了他们在“潜伏”期的奋斗历程。李友年能够将控制算法的每一行代码都烂熟于心,对控制算法的每一个细节的研究都入木三分,对相关的每一门专业都潜心研究、实践,这个“潜伏”的过程,恰恰是我们年轻人需学习的。

  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经常接触螺丝钉的人都知道,螺丝钉的典型特点是“挤”和“钻”,靠着这两种精神,螺丝钉从前进一小步,逐步积累为一大步,最终完成了自我的超越。

  李友年的“钻”在导弹院是出了名的,对读书学习他有着执着的热情。已经功成名就的李友年担任着两个型号控制系统的主任设计师,还担任了预研项目的课题负责人,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等待他处理,加上他老父亲病重,白天他要在单位忙工作,晚上还要去医院照顾老人,即便是这样,一有时间,他仍一本又一本地啃着精心选择的书。靠着这种执着,技术上任何一项小问题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李友年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每天都在忙碌中迎接着挑战……

  忘我奉献的螺丝钉

  工作中,李友年将“航空报国”、“创新超越”理念贯穿始终。某型产品在研制初期暴露出计算机机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技术人员都在讨论如何更换计算机,以尽快完成产品交付任务。李友年经过慎重考虑,提出不更换计算机,采取优化软件代码的措施解决问题。当时大多数人的看法是,软件机时已完全没有余量,后期还存在大量的算法优化,况且产品前期已得到验证,算法技术状态已固化,如果采取优化代码措施存在引入新问题的风险。但李友年坚信自己的判断,在之后的一个月里,他带领攻关团队从软件库函数、算法等代码进行逐行反复推敲,将软件机时降到了国军标要求的临界点,之后尽管算法不断跌代,但软件机时始终控制在满足要求标准的范围内。

  在工作中,李友年这样的故事还很多;在导弹院,像李友年一样的人也很多。同样一份工作,有人把它看作是一个饭碗,而“李友年们”则把看成是一份事业。为了远大目标,他们可以风风雨雨数十年而默默无闻,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学习,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梦想中的那道彩虹一定会出现,只有自己永不生锈,才能永葆空空导弹事业常青。

  本报通讯员 周桃品 晏勇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航空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