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长张鸿铭。陈中秋摄
中新网杭州3月14日电(记者 江耘)杭州,一座融汇历史与现实,刻着光阴却又走在时代前沿的城市。
这里的一池湖水撩动着千百年变迁的光影,积淀历史的白墙黑瓦与身畔高楼的玻璃幕墙,搭配出最“江南”的城市格调。这里的老字号和传统经济仍“诉说”着自己的故事,而座座产业园、高新区的崛起,又用信息经济、互联网等形式,改变着发展“剧本”。
曾惊艳历史,又将与G20峰会、亚运会倾情相遇的杭州,今年提出了全新城市发展蓝图——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东方品质之城,努力建成美丽中国的样本,朝着建设世界名城目标大步迈进。
全国,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长张鸿铭接受中新网专访时,结合上述目标介绍了杭州的具体实践思路。他指出,“十三五”期间,抓好杭州城市国际化、创新创业能力、城市民生保障等工作,将成为解码城市韶华时代的核心动力。
蓄势“起舞”拉升杭州国际化动力
国际化梦想之于杭州,恰逢其时。
张鸿铭说:“中央对杭州发展高度重视,杭州的国际化体现着长江经济带开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等要求。杭州经济、历史人文、合作交流等已颇具国际化基础,而经济全球化、人才引进和城市管理对比参照等需要也让杭州有着国际化需求。”
的确,按照传统印象,她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江南女子”,在西湖、大运河两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江南烟雨的交织中散发着独有风情。而“温柔”背后,从不甘于落后时代的杭州,已在国际化气质培育上,开始了“起舞”前的蓄势。
这种气质,体现于城市经济发展之上。去年杭州GDP达10053.58亿元人民币,是中国第十个迈入万亿级方阵的城市。18025美元的人均GD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而阿里巴巴、吉利等中国企业新势力,则正用先进模式、理念影响着全球经济。
这种气质,体现于百姓日常之中。这里的跨贸小镇让市民在家门口实现了“买卖全球”,每周超过400架次的国际航班连通了杭州与世界;杭州国际学校等多所国际学校丰富着城市教育体系,4个国际化医院试点进程的加快、国际性医疗专区的设立,让健康在杭州有了国际化保障。
杭州的梦想并不止于此。张鸿铭将“国际化”列为了杭州实现城市蓝图的首要驱动力,而在杭州“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其同样成为杭州的首位战略。在张鸿铭看来,国际化驱动力的提速,需要杭州在城市品牌、经济、文化、环境端协同发力。
这更似一副“多点开花”未来图纸:在打响城市国际化品牌层面,通过G20峰会、亚运会效应提升国际知名度,积极吸引国际组织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落户杭州。在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层面,通过打造产业高地,营造开放合作新优势。增强文化国际影响力层面,加强与国际友城合作,成为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而在环境国际吸引力的增强上,杭州将加快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的国际化步伐,并建设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
“要通过城市国际化提升在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真正把杭州悠久的历史文化品牌打出去;最终让杭州成为让人印象深刻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化大都市。”张鸿铭期望,该驱动力为杭州建设世界名城打下坚实基础。
深修“内功”“创”造未来城市潜力
“国际化”为杭州现阶段拥抱世界提供着底气,而创新创业驱动力的进一步激发,无疑是杭州蓄势未来的关键。这个五年杭州明确提出打造“中国创新创业之都”,而深修“内功”完善“生态”,则成为其激发未来潜力的关键。
创新创业的勇气执着,在杭州处处可循。
“75后”杨震昊作为连续创业者,曾合伙创立过网站,也曾在科技公司任职。他在2013年创办杭州火图科技,为中小企业提供低门槛的移动互联解决方案。去年底其公司完成A轮5000万元人民币融资,估值5亿元。在杭州,无数这样的创客正汇集成洪流,改变着城市“颜值”和“气质”。
创新创业的环境土壤,在杭州悄然肥沃。
目前杭州众创空间达近百家,帮助创客从雏鸟蜕变为雄鹰。特色小镇成为“双创”全新载体,单在梦想小镇便聚集了500余个创业项目、近4400名创业人才;政府服务方面,杭州安排专项资金助推创业、积极鼓励引导天使和风投机构,试行企业简易注销等举措,让创新创业门槛不断降低。
张鸿铭说,杭州的创业创新正形成品牌化、基地化、交融化和政府服务“小二化”特点。
“杭州创新创业‘新四军’品牌已经打出,也形成了众创空间和特色小镇品牌。通过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大高新区的载体打造,众创空间和特色小镇的建设,杭州‘双创’有了基地化雏形。此外创业、创新在杭州是交融化的,可以互相转化,人才、产业发展相交融。政府方面我们要求像‘店小二’一样做好和优化服务,提供一站式、低门槛的服务。”他介绍。
去年杭州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1485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212.6亿元人民币,入选中国十大创新生态城市……杭州绩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胡敏翔评价,杭州涌现出了大批科技型企业和优秀项目,良好环境使许多成果有效及时转化,能明显感到杭州创新驱动力正不断强化。
张鸿铭指出,未来杭州要通过打造“中国创新创业之都”,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加大“双创”步伐。
“首先继续搭好平台,在两大高新区等基础上,布局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等平台,进一步集聚创新要素。此外政策要进一步优化、调整,让杭州真正变成创新创业高地、乐园。杭州也决心更多地招引人才,有了平台、政策就要让人才、项目成本更低地进来。我们配套的投资帮扶体系要继续完善,使‘双创’成果更丰硕,转化更及时。”张鸿铭说。
他描绘了心中“创新创业之都”的图景:“有良好的政策、投资和发展环境;高层次创客潮涌而来,科技型小企业遍布杭城,顶天立地的知名企业大批出现;知名投资人、投资机构汇聚杭州,众创空间和服务机构齐全;拥有宽容失败的浓厚文化;成为‘生态系统’完善,创新创业者的首选之地”。
坚守“民本”积淀品质之城魅力
国际化和“双创”之风劲吹杭州,杭州同样将民生保障作为了城市发展核心动力之一。张鸿铭指出,该动力提速需要杭州在提升城乡均衡协调水平、加快美丽杭州建设、建立和幸福和谐品质生活上继续“深耕”。
对于生活之变,杭州百姓有着最真切感受。
曾在外打工的杭州桐庐县农民方云超,如今回到村里当起了老板。依托良好生态,方云超重新装修房屋开起了民宿。如今,其四五十万元的年收入,数倍于以往打工的日子。
这是杭州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角。去年杭州城乡居民收入比继续缩小,为1.88:1。而随着区域统筹发展的不断深入,杭州城与乡、市民与农民的界限正在打破。
如何继续提高城乡均衡水平?这是方云超们的关切所在。对此张鸿铭表态:“杭州会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深化城市有机更新,推动主城区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学校和医院等功能向外疏解,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在杭州,环境改善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市民谢国军便感叹,他居住的望江地区原本像“城中村”,而改造后破旧房子和“脏乱差”没有了,变成了高层小区和写字楼。
近年杭州通过践行“两山”理念,开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让不少像谢国军一样的市民感受到了环境红利。
对于民众期盼,张鸿铭回应:“杭州会坚守生态底线,划定生态红线,以‘五水共治’、‘五气共治’、‘五废共治’为重点,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并通过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速美丽杭州建设。”
让800多万杭州人生活的更有品质,一直是杭州努力的目标。而未来,杭州也未忘初心。
张鸿铭强调:“社会民生事业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要以人民为中心,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干群众所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如今,三大动力的提速,让杭州正迎来城市韶华:透露着“国际范儿”的街头巷尾,一头连着创客们的头脑风暴激荡变革;一头呈现着百姓安居乐业的品质生活静享美好。当G20峰会、亚运会到来之际,杭州也将用最动人的“声音”,把“三城”畅想、美丽中国样本及世界名城目标讲给世界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