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作家韦君宜之女欲捐万册藏书 已有数家单位联系
2016-03-14 08:11:00
 

  已有数家单位联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学者杨团近日通过网络向朋友们求助,希望为家中上万册藏书寻找受赠者,这些藏书有很多都来自她的母亲、著名作家韦君宜。昨天下午,杨团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高兴地透露,通过朋友们帮忙发布消息和牵线,现在已经有一些单位提出想要接收这些藏书,目前她正在对这些申请者进行筛选,预计很快就可以为藏书找到新家。

  “我的母亲韦君宜爱书的习惯传给了我,我把单元房的厕所拆了做成存书房,可这次统一装修,厕所还得恢复。大批好书舍不得卖,已经送朋友一部分了,还是太多了,所以想整体捐赠。记得母亲生前曾说,某作家故去后几大书柜的书都被孩子扔了,很不屑其行为。当时我就说:‘我不会的!’不过,个人藏书只能自己和极小圈子的人看,如今是互联网时代了,公共性大大增强,书本身具有公共性,应该让它的流通也与其性质相符才对。区县级的图书馆是我捐赠的首选,请朋友们传播和联系吧。谢啦,各位!”这是杨团当时发给朋友们的信息。

  昨天,杨团又向北青报记者讲述了更详细的情况,她说目前住的是机关宿舍,这次机关要统一进行装修,所以被她放在由厕所改造的存书房里的4大柜子书就没了去处。“大概是10天前,我和丈夫开始收拾整理这批书,想到要把它们捐出去。”杨团说,藏书大约有上万册,年代跨度很大,有父母珍藏的古籍,也有新中国成立前直到现在出版的书籍,其中父母的藏书占到大约一半,剩下的很多是她曾经用过的各种专业书籍和资料,包括企业管理、社会学、公益慈善研究等。“本来我是图省事,想找一家区县图书馆全数都捐了就好,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这些书分类比较复杂,如果要物尽其用的话,就得按它们不同的类别寻找不同的去处。另外,里面也有一些名人名家给父母亲的签名赠书和绝版书,这些我还得留下。”

  在最初有了捐书的念头时,杨团就确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尽可能不给大型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因为这些地方都不缺这样的书,我捐出去的话也不一定能够流通起来。我更希望它们能被真正需要的人看到。”目前提出想要这批藏书的单位中有一家职业学校,也是通过朋友介绍找到杨团的,朋友告诉她这家学校本来是主打美容美发,不过现在计划要增设社会学、养老管理等专业。“我一听,这不正合适嘛!这个学校肯定正缺这一类的书,像这种地方就是我最理想的选择。”

  杨团介绍,目前找上门的单位已经有好几家,等她按照物尽其用的原则选好之后,就可以把这些珍贵的藏书送到新家去了,预计也就再需要个10来天时间。“也有人建议我以母亲的名义建一个私人藏书馆,但我觉得母亲不会乐意,因为她生前就一直都很讨厌这些树碑立传、为个人扬名的行为。以她开放的心胸和公民意识,我相信我现在这种做法才是最符合母亲意愿的。”

  相关链接

  韦君宜 (1917~2002),女。曾参加“一二·九”运动。1939年赴延安。历任《中国青年》编辑、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人民文学》副主编,作家出版社及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母与子》、短篇小说集《女人集》等。 本报讯(记者 崔巍)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青年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