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12日电 题:胡葆森谈中国足球未来:不离不弃 静候佳音
中新社记者 郝爽
1994年,中国足球实现职业化改革。有人说,那是中国足球的第一个春天,是梦开始的地方。
然而,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在风雨中走过22载,有人辗转,有人离场。
“也曾犹豫,也曾彷徨。但这是一种责任,我选择坚守。”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讲述他与中国足球的难解之缘。
谈中国足球的过去,胡葆森一脸淡然,“我不离不弃。”
22年间,胡葆森持续投入、理性投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他认为,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自身规律可循。“探寻足球运动的规律需要过程,过程可能是漫长的。”
“足球是有精神的,我时常被这种精神感动。”胡葆森讲了两个故事。
15年前,胡葆森到欧洲多支俱乐部参观。在曼联主场,俱乐部官员指着一个座位告诉他,几十年前,一位球迷买下座位使用权。几十年间,他的子孙在这个座位上观看了每一场曼联主场比赛。
在巴黎圣日耳曼主场,一位球迷抱着父亲的骨灰盒观看比赛。他的父亲是球队的铁杆球迷,不曾错过巴黎圣日耳曼的每一场主场比赛。
“足球对他们而言是生命。”胡葆森直言,一部分中国球迷有些急躁,过分在乎输赢,没有沉淀下来看待足球发展的过程。在欧洲,足球不是简单的竞技,而是一种文化,更是精神的洗礼。
“足球还不是我的生命,它是我的生活。”一路走来,胡葆森纯粹地坚守着。企业生存对足球依赖并不高,他只把对职业足球的投资看作责任。“有时,我跑累了,但没人接过接力棒,我只好继续跑下去。”
谈中国足球的未来,胡葆森满眼憧憬,“我静候佳音。”
去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正式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今年2月27日凌晨(北京时间),新当选的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承诺要帮助中国足球发展。
“中国足球的腾飞指日可待。”胡葆森说,在外,国际足联主席无法忽视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足球运动发展和市场。在内,足改一年收获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足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胡葆森看来,中国足球发展主要受限于足球人口。“日本足球人口有100万人,中国注册球员还不足10万人。这就是足球水平差距的根源。”
“发展中国足球必须‘从娃娃抓起’。”胡葆森介绍,国家重视足球,在政府各部门联合推动下,“足球进校园”趋势超出预料。
按足改计划,中国足球10年内要进入到5万所校园中。2016年,仅河南建业一家俱乐部就计划与100所学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胡葆森说,“如果每所学校有100个孩子踢球,今年,我们就能让1万个孩子进入正规足球训练。”
对于目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水平的进步,胡葆森认为,近年来,联赛吸引了许多社会力量与投资。若想真正提升联赛水平并刺激人才发展,中国足协需加速社会化改革。
胡葆森支持“一步到位”的足协改革方案。“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都是中国足协主席的合适人选。他们富有民族责任感,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和情结。更重要的是,他们既有创新的体育机制思维,又有体育市场运作和组织经验。”
“上下同欲者胜。”胡葆森寄语中国足球,在政府、社会、教练员和运动员共同关心、支持、包容和认真探索的基础下,伴随着中国青少年足球事业蓬勃发展,中国足球发展的春天即将真正到来。
“我自当坚守足球阵地。不离不弃,静候佳音。”胡葆森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