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外媒解读中国贸易数据骤降:季节性失真是主因
2016-03-10 16:25:00
 

  外媒称,在全球贸易减缓的影响下,中国2月的出口创近7年来最大跌幅,同比下降25.4%,降至1261亿美元,为2009年5月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的最差表现,跌幅几乎比经济学家此前的估计大一倍。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3月8日报道,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进口连续第16个月下跌,降幅为13.8%。海关说,今年头两个月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下降,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最大。

  报道称,在该数据公布前几天,中国政府降低了今年的增长目标,并承诺实行改革、增加支出以刺激经济。中国希望调整经济结构,从依赖出口和政府开支转向依靠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们说,2月初的农历新年使经济活动明显减少,可能影响了经济数据。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驻新加坡研究中国的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说:“去年2月出口很强劲,因为农历新年开始得很晚,假期的很大一部分干扰被推迟到3月。这意味着我们下个月可能看到明显逆转和更强劲的数据。”

  “我们猜测总体出口状况仍然疲软。但我们没有看到明显恶化的迹象,例如马基特公司采购经理人指数的出口订单没有骤降。”

  报道称,铁矿石和原油进口量增加,但按美元计算的进口额下降,煤和钢材进口量减少。

  据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3月8日报道,中国的贸易数字出现了下降。尽管这不是好消息,但也不像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糟糕,原因有两点:一、中国2月的数据一直有点奇怪,因为不可能对它们进行通常的季节性调整;二、这些数字衡量的是贸易额而非贸易量,我们都已注意到,一些主要贸易品的价格在过去一年中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动。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2月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农历新年假期有关的季节性失真,今年的假期比去年来得早,导致2015年2月的比较基数变得较大。”

  当然,所有经济体都存在季节性失真。但中国及其2月统计数据的问题在于,中国的新年是根据农历而非公历。因此,我们在试图使用公历进行季节性调整时遇到了问题。

  此外,在1月到2月,占中国外贸总值近40%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同比下降了7.3%。国有企业的进出口同比下降了21.4%。

  国有企业集中于基础工业品类别,如石油、水泥、煤炭、钢铁等。这些产品的价格在过去12个月中都出现了大幅下跌。民营部门则更多关乎以上述产品为原料制造的商品,而这些商品的数据波幅要小得多。

  报道称,结果是,经济活动减速不像数字所表明的那么糟糕。就目前来说,中国经济仍在增长。现在还没到恐慌的时候。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参考消息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