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重庆3月9日电 题:重庆“东方华尔街”的旧梦与新生
中新社记者 唐枫
沿着白象街前行,在街角处赫然挺立一栋青瓦石质小楼,石门上书“卜凤居”三字……这一船型建筑曾是清代西南首富李耀庭的公馆,也曾亮起重庆首盏电灯。这条老街上的老建筑近日即将动工展开修复,围绕文物建筑和古城墙城门遗址,白象街将被打造成为一条历史文化商业街区。
这条从重庆开埠时期就商贸繁华、曾被誉为“东方华尔街”的白象街,将重获新生。
白象街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下半城(重庆渝中半岛临江老城区),是一条车道宽不过4米,长不过400米的临江背街。1890年重庆开埠后,随着水运交通发展,这里成为商贾船家停靠要地,因此临江而建了不少货栈、商行,白象街日益繁荣。
“听前几年去世的老邻居禹金山说,抗战时期这一带好多商行,白象街的望龙门码头上,船只来往频繁,禹金山是这一带的袍哥(川渝地区的民间帮会组织)头。”家住白象街、已逾花甲的林耀碧告诉记者,禹老描绘自己一身青缎,站在船头指挥过往船只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重庆市渝中区文管所所长徐晓渝称,卜凤居里曾点亮了重庆的第一盏电灯。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巴县绅商在太平门安装了100千瓦直流发电机,并在李耀庭70岁寿辰当日首次供电,“当晚卜凤居内50盏电灯齐明,成为当时重庆轰动一时的新鲜事”。
在白象街对面的青石砖洋房则是著名的“江全泰号”,曾经是美国大来公司旧址,后辗转归入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名下。
据徐晓渝介绍,“江全泰号”曾是白象街的建筑标杆,是开埠时期中西合璧风格建筑的典范,开埠前是白象街重要的商号和旅馆。“抗战时期,它还一度成为重庆最知名的舞厅,宋美龄常来跳舞。”
据资料显示,重庆开埠以来,卢作孚的民生公司,虞洽卿的三北轮船公司,英国怡和公司、太古公司,美国大来公司,日商日清公司等相继在这里扎根;国内的药材、纺织品等货物也由此走向世界。
如今的白象街,依然保留山城三维立体的建筑特色,但除了屹立在街口处的白象塑像以及被围住待修复的几座老建筑外,早已焕然一新,临江的吊脚楼变成高低起伏的住宅小区。
2012年,重庆市渝中区人大会议通过了相关决议,确定将下半城打造成重庆“母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白象街作为旧时下半城的主要商务区、商业街区,被列为渝中区下半城的首个城市复兴项目。
白象街围绕文物建筑和望龙门、太平门古城墙城门遗址,将被打造成一条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成为重庆的城市文化名片。
重庆渝中区文化委透露,李耀庭公馆(卜凤居)、海关办公楼旧址、重庆报关行旧址、江全泰号等位于白象街的老建筑都将于2016年修复完毕,完工后免费向公众开放,将展示大量的图片和档案,重现白象街的历史繁华景象。
重庆历史文化学者何智亚认为,白象街遗存历史文物众多,建筑、古城墙等必须进行保护和修缮,用其自古以来的城市符号,展现重庆的文化脉络。
“虽然街道窄小、房屋老旧,但我们生活得充实愉快,街坊都是在这生活几十年的老邻居,甚至他们的祖辈也生活在这里,因此没有人想搬离这里。”林耀碧在这里生活了近40年,她的老伴李明武则是在白象街土生土长并生活了一辈子。
她说,以前的白象街是重庆最繁华热闹的地段之一,现在得知年内将修复街上老建筑,“期待能让我们这些老白象街人重温旧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