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中国民间文化大使以花为媒 开辟文化“新丝路”
2016-03-09 13:59:00
 

中国民间文化大使以花为媒开辟文化“新丝路”

姜红升在英国教当地民众学写春联。姜红升摄

英国大学生在百米牡丹长卷上创作中国画牡丹长卷。姜红升摄

姜红升向记者展示英国民众创作的百米牡丹花长卷。徐小勇 摄

  中新网宁波3月9日电 (记者 徐小勇)穿过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的一排排书架,坐电梯到五楼就是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笔墨香与书卷气融为一体。三张近十米的长条桌上摆放着三幅书画长卷,画的全是各式牡丹花,其中一卷还没有完成装裱。

  “这是英国三百余名各界人士在学画一小时后,创作的牡丹花百米长卷。”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社长姜红升指着那卷还未装裱的画告诉记者,2016年初受英国诺丁汉大学艺术中心邀请,他在英国举行了为期40天的书画教学及展览。

  让姜红升没想到的是,这朵小小的牡丹花尽然在异国他乡大受欢迎。他的教学体验课程从最初安排的7次增加到了35次。民众还把他请进了英国南部的奇切斯特圣·彼德教堂,教当地民众画牡丹花、写春联。

  一位艺术家的女儿在教堂里练习了6个小时的牡丹花画法后,希望姜红升每周六都能在教堂开班授课。一位近80岁的老人在画完一幅牡丹花后,请姜红升帮忙写上祝语,因为这是她送给母亲百岁生日的礼物。老人告诉姜红升,母亲最希望收到的生日礼物有二件,其中一件就是中国的牡丹花画。

  英国诺丁汉大学艺术中心人力资源部主任SOFIA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你问大多数英国人,他们会告诉你“我不会用毛笔画画”。但现在看看学生们的作品,真的难以想象。

  在SOFIA看来,姜红升是一位让中国文化简易走进西方的大使。

  一直以来,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文化既博大精深又难以入门。拥有英语硕士学位,又酷爱绘画的姜红升却不信这个邪,他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融入经过改良的牡丹花画法,外籍人士经过一个小时的学习就可以掌握初步技巧,再用一个小时就能独立完成一朵牡丹花的创作。

  “2小时内让外籍人士爱上中国文化”,姜红升希望用这种方式将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走出一条文化传播的“新丝路”。

  2012年,拥有22年英语教学经历的姜红升辞去英语教师的工作,在宁波创立了一个融文化、教育、艺术、公益于一体的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社会公益组织——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

  课堂上,姜红升在中国书画全程英文教学中,用诗情画意的东方情怀与地道流畅的西方“母语”,融入到色彩斑斓的书画艺术,把艺术教育推向了国际人士的内心深处,将学员们带入以画表达内心的冲动之中,让外籍学员走进意境高远的中国书画与中国文化。

  “这就是我们在中国真正想要的。”德国学生Janine在体验牡丹花画法后说。

  玻利维亚籍教师Gabi女士认为,学习中国画,比学汉语更容易走进中国。中国书画,已成了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来自英国的皮特是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一名教师,每周他都和妻子玛丽一起来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学习,他画牡丹花,玛丽学写书法《兰亭序》。每次画完,皮特都会挑选三幅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让姜红升帮忙装裱起来,作为礼物送给世界各地的朋友。

  “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姜红升介绍,像皮特这样一批又一批外籍人士逐渐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友好使者与“引路人”。

  至今,已有160多个国家5800多位外籍人士在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学习中国书画艺术。既有5岁的孩童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既有学生也有国际企业家,既有普通人也有外籍官员。

  在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已凝聚起国际友人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团队。国际友人中国书画创作团、中国书画国际教学外籍教师团、海丝之路中国文化传播外籍专家团逐步形成,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创作演示、视频制作、教材编审、撰文报道、文稿翻译等一系列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完)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