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全国人大代表、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自1999年两会首次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至今,每次万隆代表谈论的主题词都很简洁,无外乎“肉品”“质量”“安全”“改革”“品牌”等字样。清楚记得,1999年他谈了“高质量创造高效益”;2000年他谈了“解决制约机制是国企改革的关键”;2012年他谈了“食品安全永远是我们的生命线”;2013年他谈了“尽快出台屠宰法,依法治理肉品安全”;2015年他说道:“今后我们应该走这样的道路——实行跨国经营,打造世界品牌”。30年的改革开放双汇事业,19年的人大代表履职生涯,今年,万隆代表又会吐露哪些心声呢?
被称为“中国肉类工业教父”“中国肉类品牌创始人”的万隆,依然不改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一贯风格。“我们肉类行业生产的鲜肉及其制品大体上是三种,第一是我们中国传统的热鲜肉。热鲜肉就是晚上杀猪,早上卖肉,那叫热鲜肉,它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没有经过冷却处理。热鲜肉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问题多在产品质量上,一个是私屠滥宰现象严重,它们没有经过严格的卫生检验检疫,这是一个风险。再一个是肉食蛋白质。蛋白质是微生物的载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微生物的繁殖会成倍地增加。为啥下午去农贸市场会买到臭肉或者有问题的肉,原因就是温度高微生物繁殖就快,释放的毒素就多,所以质量问题就多。”
“第二是冷鲜肉,这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国外少的是几十年,多的是几百年的历史,人家用的就是冷鲜肉。冷鲜肉的工艺就是生猪屠宰后,经过冷却20多个小时,把肉的温度从30多度降到20度再降到10度最后降到零到4度。在这个温度,微生物不容易繁殖,做到‘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销售、冷链经营’应该说是比较好的,这样,产品的质量比较有保障。”万隆说,双汇是从2000年引进了中国第一条冷鲜肉生产线,现在已经有19条了,现在一天的产量6万头左右,下一步还要继续扩建生产规模,力求做到一天10万头猪的规模,到“十三五”末,年产量要达到3000万头左右的规模。双汇生产的全部是冷鲜肉,不再做热鲜肉。冷鲜肉一是质量高,二是比较安全,另外,中国的消费者也逐步对冷鲜肉越来越认可了。“十一五”的时候就提出了中国的冷鲜肉在“十二五”期间要达到30%左右,目前来看比这个数要小一点,但“十三五”预计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会达到30%以上。
第三就是生肉深加工后的肉制品。肉制品的品种就很多了,有简单的加工,有工业化的精细加工。作为中国食品工业的典范和中国肉类行业的引擎,双汇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后的举动始终为人们关注。万隆饱含激情地把最新动态作了详细介绍。最近,双汇把美国史密斯菲尔德的品牌、技术、产品、原料全部引进到了国内,在郑州生产。此次引进了培根、火腿、香肠三种产品,它的原料、它的技术、它的设备、它的管理。原料是它自己养的猪或者合作养的猪,它的养殖量很大,一年2000万头以上。它在中国生产的这三个产品,对食品安全的控制、对卫生的控制、对工艺技术的控制等要求都很严格。那一个生产车间,有200多个检测点,每天生产后都要进行全面、干净消毒工作。第二天再生产前,那200多个检测点都必须达到要求,检测合格了以后才能开始生产。这是美国的产品首次在中国生产,现正在逐步调试中,很快就要调试完成了,预计在3月底4月初正式生产。
当说到并购史密斯菲尔德案时,万隆代表自豪地说“虽然花钱很多,71亿美元,但是还是很值得的。我们把美国的技术、食品安全的控制体系以及原料整个引进到中国来,在中国生产,这对发挥中美的协同效应是非常有益的。美国有资源的优势、有技术的优势、有食品安全控制的优势,所以它的品牌优势就很明显。我们很有信心,这次把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品牌引进中国以后,在中国扩大它的生产,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放心的产品。”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万隆自然要把自己的议案隆重介绍一番。“今年,我提了一个关于品牌建设的议案。肉类加工食品,包括肉类产品,今后我们将围绕健康中国,围绕大健康方向,继续做好,把产品做得更安全。”
采访最后,万隆总结着、憧憬着。“这么多年来我有一个体会,我们食品行业是刚性需求,我们很需要把中国生产的产品做成一个很好的品牌,我们做产品要把它做成中国的名牌或者世界的名牌。我们这次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是中美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并购案,敢于花这么多钱而且世界的金融单位支持我们干这个事情。如果世界的金融单位不支持我们干这个事情,我们也干不了这个事情,所以我感觉到品牌的力量是很大的。因此,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总理报告中说的‘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未来中国生产的产品要向品牌转变,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下一步我们要把双汇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品牌。2015年,双汇中外企业加在一起销售额是1300亿元,‘十三五’我们中外企业加在一起销售收入要达到300亿美元,争取进入世界500强。”记者 胡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