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河北代表团全团会议上表示,明年将取消现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项目,只保留、烈士子女等少量加分项目。(3月6日《京华时报》)
若用一句话概括其意义,那便是:减少高考加分,就是增加高考公平。
高考加分政策有着良好的初衷,由于高考“唯分数论英雄”有着显而易见的缺陷,无法全面反映一名考生的综合素质,更无法展现一些考生的特长。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高考才有了各种加分政策,以期纠正应试教育之偏,结出素质教育之果。
高考加分政策容易在实施过程中变味、走形,乃至与初衷南辕北辙。在加分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现象时有发生,损害了高考的公信力。加分名目太多,对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学生不公平,因为他们没条件、没机会学习各种特长,很难获得高考加分,城乡教育鸿沟越拉越大。
如果说高考“唯分数论”是一种很基本的公平,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公平,那么现在的问题是,不仅更高层次的公平很难具备条件实现,反而妨害基本的公平。
在这个意义上,大幅度削减高考加分,并非表明高考加分政策一无是处,更不是否定素质教育,而只是利弊权衡的结果。尤其让人欣慰的是,这次削减高考加分项目没有拖泥带水,而是大刀阔斧、快刀斩乱麻,现有高考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加分项目都将被取消,对很多加分项目不惜采取“一刀切”。这是维护高考基本公平的需要,也是对民众呼声的诚恳回应,显示了中央提振高考公信力的决心。
减少高考加分,就是增加高考公平,尽可能压缩加分项目,就相当于将弄虚作假、徇私舞弊、钱权交易的生存空间压缩到最小。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办法,它比加强监督更有效,比事后究责更管用。高考公平事关千万考生的切身利益,关乎无数家庭的喜怒哀乐,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意在维护高考基本公平,而素质教育只有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才能开花结果。(晏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