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中国夜莺”周小燕仙逝 90岁时仍打扮精致(图)
2016-03-04 15:49:00
 

  今天凌晨1点多,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著名歌唱家廖昌永通过微博和朋友圈发出消息,“在和病魔勇敢战斗一年后,我敬爱的恩师周小燕大师于今天零时32分永远离开了我们……好伤心……”这一遗憾的消息被很多网友关注到,留言中充满对这位声乐教育大师的敬重,并纷纷点起蜡烛为老人家送行。

  现场

  儿子一直在她耳边喃喃细语

  刚过子夜,今天0时32分,上海周小燕歌剧中心执行主任韩莉平接到周小燕先生保姆的电话,说先生刚走,她和上音声乐系副主任顾平等一群朋友们都一致认为:“这是开个大玩笑吧!”因为,距离他们离开瑞金医院不过半个小时,周先生向来乐观幽默,爱开玩笑。

  据韩莉平回忆,大家之所以都去看周先生,就是因为听说昨天的情况不太好,白天已经抢救了两次。到了18时左右,99岁的周先生忽然大喊:“很疼!”接着血压降到18/12,心脏状况也较差。但是等到20时30分左右,她又缓过来了。韩莉平说自己看到先生不舒服的状态,难受得哭了起来:“先生好像能听到我的哭声,我们上去握握她的手,老人家就会安静下来。”

  周先生的儿子一直在她耳边喃喃细语,说着说着,她的状况就又稳定了。韩莉平忆及此,忍不住形容道:“先生平常也是‘人来疯’。”所以,大家都感受到先生有强烈的生存欲望,而且正往好的方向发展。到了23时30分左右,心跳恢复到一分钟47次。因而,大家都乐观地一一离开病房,各自回家。谁也没想到,30多分钟后会接到噩耗。

  韩莉平忙到今晨3点多。她透露,接到电话后他们又赶回医院,帮先生擦洗、化妆,并直接联系了龙华殡仪馆。灵堂设在殡仪馆内。韩莉平虽然喉咙略哑,但是谈到先生也依然有点“不相信”,就像“不相信先生说,我也可以当歌唱家——她是逗我的呢!”但是她说起话来又那么充满感染力:“我们发现,在先生家里唱出来的声音,我们回家后就没了!”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朱光

  生平

  1917年8月17日,周小燕出生在湖北武汉的一个工商世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刚满20岁的周小燕在抗战烽火中含泪首唱《长城谣》,打动了无数志士的心。

  1938年,周小燕辗转到巴黎学习。

  1945年登上巴黎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令世界舞台第一次对中国美声演员刮目相看,她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夜莺”。

  1949年,周小燕受聘担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老师,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

  1952年,与电影导演张骏祥结婚。

  1988年,看到大量的歌剧人才因“英雄无用武之地”纷纷外流,71岁高龄的周小燕亲自挂帅出任艺术总监,创办了“周小燕歌剧中心”。几十年来,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声乐人才,包括廖昌永、张建一、魏松、王莹、李秀英、高曼华、方琼、张奕等。

  延伸

  著名的弟子们都往上海赶

  作为周小燕的学生,廖昌永是非常特别的一位,他是赤着脚走进上海音乐学院的农家孩子。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校门口见到周小燕,紧张的心怦怦乱跳,“吓”得逃到马路对面,连照面也不敢打。他不仅钢琴、乐理基础差,而且一开口就有浓浓的四川口音,这是学声乐的大忌。周小燕把他带回家,一句一句纠正。廖昌永学习十分刻苦,进步很大,本科毕业后,又成为周小燕的研究生。

  廖昌永回忆,在元旦之前他见到周小燕时,听到她不停抱怨自己在医院里躺着不能上课,“后来她进入了长时间昏睡状态,手却一直在挥,好像还在给学生上课”,说到这里廖昌永一度哽咽。在廖昌永心中,周小燕不仅是自己的老师,更是母亲、朋友,因此他在功成名就的今天,在众多演唱场合,最爱唱的一首歌是《老师,我总是想起您》,“我们学生都把她看成是妈妈,她在我们身上付出的爱和心血比自己亲生子女多得多,前几天周小燕的女儿回来,她说只有妈妈生病住院了才能有这么长时间和她在一起。她经常给我们讲艺如其人,一个人品格不好,艺术一定不好。老师最不开心就是学生放假,上不了课。她生活特别单纯,最大的爱好是和学生在一起,最多时间都是和音乐在一起。老师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身体不好的时候她想尽她所能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今天原本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廖昌永临时改变计划,一大早就乘坐早班机赶回了上海,处理恩师的后事,和他同一天回去的还有周小燕的“大徒弟”、著名歌唱家魏松。

  1973年18岁的魏松是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进入上海音乐学院的,他认为周小燕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进入音乐学院时是男中音,第一次唱给周小燕老师听时她说,‘你不是男中音,是大号的男高音’,这一句改变了我的一生,如果说我在戏剧男高音领域有所成就,首先得益于周先生的慧眼。”魏松不能忘记,那时“动乱”没有结束,老师冒着被批斗,被逐出教师队伍的危险,在下课后把他和另一名学生罗魏领到自己家中,拉上窗帘,把耳朵贴在留声机上,倾听那几张没有被抄走的法国旧唱片。这个从部队来的小伙子,正是从这里开始得到了西洋音乐的启蒙。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优秀的男高音”、法国巴黎国际声乐比赛评委。魏松认为周小燕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平凡的一生,“据我们统计,作为一位声乐教育家,能教出几十位在国际国内有名的学生,恐怕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而她做人又非常低调,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一切都献给了学生。”

  快访

  “90岁了打扮还那么精致”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第一次见到周小燕是在1993年,她跟着中国音乐学院教授邹文琴老师到上海参加全国民族声乐研讨会,那时吴碧霞才刚刚进入大学,周小燕在会上做了精彩的报告,当时吴碧霞就被她的风采震撼了。

  2001年吴碧霞即将参加波兰国际声乐比赛,中国音乐学院邀周小燕来做讲座,当时周小燕已经80多岁,依然很健康,思维敏捷,吴碧霞特别希望得到周小燕的指导,却阴差阳错没有成行,她一直不死心,几年之后吴碧霞特意找到机会到上海登门拜访周小燕老师,终于亲自得到周小燕的指导,那次留给她最深的印象是周小燕的优雅,“那时她已经快90岁了,打扮的非常精致,化着妆,穿着得体的衣服,在门口迎接我。她喜欢花,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她家客厅墙上的正中央挂着一幅她收藏的画,特别有品位。但是她的高雅不会让你感觉到冷傲、陌生和距离,是亲切又自然的,那天上课后我还和老师一起吃了饭,她总是给我夹菜,那种热情周到、满脸洋溢着阳光的亲切感让我终生难忘,她是我的‘女神’,也是我毕生追求的榜样。”几年前吴碧霞从美国回国要唱《长城谣》,她又去拜访了这首歌的原唱者周小燕,“她依然健康,但比以前更瘦了,思维还是很敏捷,跟我描述了当年演唱《长城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让吴碧霞极其惊讶的是周小燕在这个年纪能够清晰的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她们为这个作品交谈了近两个小时。

  著名作曲家叶小刚今天早上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难过,马上想到了多年前自己曾经看过的周小燕的演出,“上世纪60年代我还不到10岁时,在上海音乐厅看到过她的表演,当时她风姿绰约,在舞台上光芒四射,可以想象对一个孩子心灵的冲击。”叶小刚认为周小燕的伟大不仅仅是为声乐界培养了很多学生,而是成为一个艺术和道德的楷模,影响了一个东方大国的艺术教育,“其实她的丈夫张骏祥先生去世的很早,她完全把自己的痛苦放到身后,热心于歌唱事业培养学生,为人善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叶小刚表示周小燕一生更重要的意义是奠定了一个高度,“上海音乐学院因为有了周小燕这样一位人品上无懈可击,艺术上精到高超的老师,使得上海音乐学院在声乐领域成了中国的标杆。”叶小刚认为周小燕是作为中国声乐艺术教学的一个象征存在的,“她是中国知识界的骄傲,她真正做到生命不息艺术教学不止,在当今的社会有非常重要的模范意义。”本报记者 罗颖 WJ132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北京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