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业内人士3日在主题为“城商行:拥抱互联网”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互联网金融在服务上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天生便具有普惠金融的基因。互联网在农业领域不断渗透、催生农业变革的同时,也对金融提出了更高需求。
模式五花八门
包商银行行长助理刘鑫指出,该行的目标是创新商业模式,建设一家基于线上的商业银行。模式上是嵌入互联网经济新生态,实现多元化有效连接,积极融入互联网场景和生态,为不同的互联网经济业态中的新经济体服务。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筹备,2015年8月28日,包商银行数字银行业务平台——有氧金融正式上线,客群定位为互联网业态中的小微企业用户和自助能力强、认可线上金融服务的个人用户,并将“数字原住民“列为潜力客群。截至2015年末,数字银行业务平台用户已超30万,资产总额超过8亿元。
营口银行则是通过加快互联网金融和小微客户的融合,构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小微体系,有效弥补了小城市里传统金融服务的短板,在践行普惠金融、实现多方共赢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一个健康良性、包容开放、生机蓬勃的互联网金融小微生态。
营口银行副行长林德安表示,“通过与数据公司合作,我们引入了能耗信息、纳税信息、社保信息、诚信信息、行业信息等,并与多年积累的小微数据进行交叉验证,为小微客户打造出私人定制式的模块化产品。”据介绍,该行2015年全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超过500亿元,90%以上的信贷资源投向了中小微市场,惠及万余户小微企业。其中绿色信贷投放量近4亿元,对创新科技型企业的总授信余额超过8亿元。
打通“最后一公里”
不仅如此,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也成为打通“三农”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利器。
兰州银行行长助理何力介绍,为盘活农民手中的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破解农民融资难题,该行建设了“农村三权流转平台”,将农村“三权”作为融资抵押物,让农民能获得贷款。
“网上供销社”平台是兰州银行以服务和带动供销系统综合改革转型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开设惠农政策、精准扶贫、“三农”服务、普惠金融、生活服务、慈善公益、教育卫生、供销商城等八大平台模块,进一步实现了线上线下业务互通,整合盘活了实体经营服务网点,形成了“互联网+供销+银行+消费者”的创新的现代供销流通模式。
林德安表示,通过相关性、多层次、大体量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解决农村金融需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风险和成本,打通“三农”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但从技术条件看,完全依靠线上技术难度较大,因此我们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方式,尝试破解农村金融无担保、无抵押的问题。
从结果来看,截至2015年末,营口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超过130亿元,惠及3000余农户。而且近两年来,营口银行涉农贷款年均增长率都在15%以上。记者 陈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