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百度
图片来源:百度
按照世行最近公布的数据估算,去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1%,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达0.625个百分点,居全球第一位。
,记者就此采访了代表委员,他们认为,去年是成就非凡的“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经济体之一,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我们应全面辩证地看待全球经济形势,坚定信念,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在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看来,中国经济既有压力也有潜力,挑战与机遇并存。
“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我们要看到问题的一面,更要看到发展的希望。”辜胜阻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辜胜阻认为,与其他国家以往的发展情况相比,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结构、规模不同,总量不同,主导力量不同,含金量不同。服务业增长较快,居民收入跑赢GDP,消费对GDP贡献率增加,政府总负债率低于欧盟红线,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因此总体看,中国经济增长缓中趋稳。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对本报分析认为,不能被单纯的数字误导,不能简单根据数值高低下判断,而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情况,坚定信念,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社科院院长王战对本报分析认为,当前,中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入中高速增长区间,在增长动力和增长速度转换中实现了就业的不降反升,这些都表现出中国应对困难的战略性调整适应能力。
六大机遇引领经济增长
辜胜阻认为,一方面,当下的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较多、金融杠杆较高、实体经济成本高企和发展存在短板等五大挑战。另一方面,人口城镇化、经济服务化、发展绿色化、产业高端化、社会信息化和经营国际化则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六大机遇。
关于未来经济增长的支持因素,辜胜阻认为,首先是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贡献已超过60%;其次,虽然我们的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但只是传统产业出现过剩,战略性新兴产业则形势很好。另外,虽然一些资源大省出现了产能过剩情况,但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则转型比较成功,经济增长十分活跃。这些都是重要的增长点。
在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谢卫看来,中国各项财务指标还是不错的,比如从财税和金融来看,财政上比较稳健,金融业虽然增速下滑,但银行的发展状况从总体上来看还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财税和金融体系的数据都能够支撑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另外,中国的经济腾挪余地大,产业转移空间大,不仅传统产业有需求,高精端产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正在很好地呼应供给侧改革,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周汉民认为,当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增长的动力正逐步发生转换,进入创新驱动型的新常态经济。主动整合传统产业,对接新金融模式,拓展“互联网+”模式,寻求自身发展的新动力,已逐步成为企业家的共识和实际行动。
王战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增长的必然选择,关键是要保证有效需求、有效投资、有效供给的对接实现。落实到具体领域,他建议,譬如在“黄金水道”建设过程中,可以结合江海联运的船舶更新需求,对接船舶产业的升级发展;再譬如,可以将政府公务车改革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相结合;而在绿色发展方面,可以推广生态卫生排水技术,充分利用地下管廊建设机遇,带来产业的更大发展空间。
以实践回应“唱衰论”
辜胜阻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既面临着下行压力,也有上行潜力,有问题也有希望,有压力也有动力,具有综合性。如果只看到问题,甚至把问题放大,就会觉得悲观。目前国外有一些人没完没了地鼓吹所谓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唱衰中国经济。“像这些论调,如果不是过度悲观,那就是别有用心。我们还是提倡辩证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前景。”辜胜阻说。
“经济的增长不取决于争论,而取决于实践。一些唱衰中国经济者,有的是出于对中国的不了解或者过于偏颇,有的则是出于恶意,我们对此要冷静分析,用事实说话。”周汉民说。
“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有人在唱衰中国,而中国经济一直是在唱衰中成长的。”谢卫说,“中国走过来的道路与别国不同,那么大的经济体这么多年保持持续高速增长,是其他国家所难以想象的。在我们的工业化道路中,既有传统行业的增长,也有门类齐全的多元化行业的崛起。所以,尽管现在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更容易凝聚共识,直面挑战。只要坚持改革和转型发展,中国经济的前途还是光明的。”记者 叶晓楠 王俊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