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美国大选:"超级星期二"背后的"愤怒"与"隐忧"
2016-03-03 09:39:42
 

  3月1日,美国2016年总统选举迎来了“超级星期二”,这一天,两党各有11个州同时举行党内初选投票,对两党候选人而言,这是赢得党内提名一次最为关键的大考。如果说2月1日艾奥瓦州初选揭幕战具有美国政治“风向标”的性质,那么“超级星期二”的选战则是美国民意和政治情绪的集中体现。

  选举结果没有超出选前专家基于民意测验的预测,民主党参选人希拉里和共和党参选人特朗普各赢得7个州,与其他党内参选人已经拉开了距离,成为两党的“领跑选手”。民主党方面,桑德斯赢得了四个州,仍有出线的希望。共和党方面,“茶党”代表人物克鲁兹赢得3个州,被外界视为挑战特朗普的最有力对手,而共和党内建制派力挺的鲁比奥终于在明尼苏达州赢得了他参选以来的首场胜利,卡西奇与本卡森则依旧毫无斩获,已经彻底沦为陪跑选手。

  此次选举中,特朗普所取得的成绩颇为引人注目,这位共和党“非主流”选手的连战连捷不仅让很多人大呼意外,也让共和党内的大佬们慌了神。因为根据CNN所做出的权威民调显示,若特朗普最终赢得党内提名,在大选中胜出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或桑德斯)的几率几乎为零。

  作为一名地产大亨、真人秀明星,特朗普曾多次参与大选,但大多旨在“娱乐大众”,此次他参选他却凭借“圈外人”的身份意外获得了民众的青睐,以口无遮拦的言论绑架了共和党的既定议程,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有媒体评论他赢在“投机”,利用了共和党参选人众多、缺乏有力竞争者的大好时机。其实,他赢在了“取巧”上,他巧妙地利用了民众的愤怒。美国民众早已厌倦了政客们的尔虞我诈、无所作为,尤其对两党为所谓“党派利益”不惜政府停摆的政治现实颇为不满。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虽然经历了重启和复苏,但这种复苏更多体现在虚拟经济层面,而非实体经济上,中产阶级持续萎缩,美国蓝领工人们的失业问题和社会地位下滑日趋严重,华尔街的“肥猫们”继续兴风作浪、利用金融游戏吸噬民众血汗。特朗普迎合了民众们的“愤怒”,用简单粗暴的语言抨击现行政策,毫无顾忌地触碰美国政治的敏感话题,替民众疏导这种愤懑的情绪,反而将自己打造成为美国政治的“革命者”,成为选民眼中的“小清新”。为特朗普站台的新泽西州州长克里斯蒂一语中的:“特朗普并不只是参加选举,而是掀起了一场社会运动”。

  民主党参选人桑德斯也在利用这种情绪,向华尔街的金融寡头们收取重税,将这笔钱投向教育等其他领域——这种比较极端的政策导向反而成为民众们追捧他的最重要的原因。桑德斯的小额捐款数量已经成为创造了美国初选历史上的新纪录,这些捐款也是民众愤怒情绪的具体反映。

  共和党的大佬们正想尽一切办法阻击特朗普,但背负重托鲁比奥在选举中的表现仍然处于下风,最有希望的克鲁兹依然和共和党主流议程相距甚远,共和党的担忧很快将变成现实,针对特朗普等候选人过激的外交言论,不少外国媒体评论,美国民众的愤怒正在把选举变成一种带有民粹倾向的狂欢。这种局面对民主党最有优势的主流候选人希拉里来说是把双刃剑,她需要认真思考并应对“特朗普现象”给美国带来的新挑战。(董春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