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湖南高校专利增量提质 转化运用仍为“短板”
2016-02-29 21:55:00
 

  中新网长沙2月29日电 (唐明波 李沛秦)24日上午,国防科技大学谢剑斌教授捧回了“湖南省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的奖杯。他所在的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一道获得了“2015年度湖南省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2015年湖南专利申请量单位排名显示,高校在前十中占了8席。作为专利成果的重要生长点和辐射源,高校已是湖南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力量,它在转化运用方面存在的“短板”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突破口。

  全省专利申请量前十单位 高校占八席

  在24日召开的湖南省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湖南高校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先进单位、优秀专利发明人等颁奖环节和典型代表发言中,都少不了它的身影。

  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当天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位的单位中,高校占据8席,中南大学以1318件位居全省第一,吉首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分别位列全省第二、三、四、五、六、七、十位。

  谢剑斌和他的团队去年申报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获第二十一届全国发明展金奖1项。“高校其实就是全社会的‘智囊’,人才密集、知识密集,具有长期的研究积累,能够更广阔、更前沿地接触先进技术;同时,高校管理部门在知识产权方面也有更明确、更积极的促进激励机制。”谢剑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一些高校通过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专利专项经费等措施,保障专利申请、维持等事务的正常开展。如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设立专利服务机构;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奖励发明专利,加大专利考核评价,将专利纳入职称评审和高等级项目申报条件;吉首大学对发明专利给予3万元的奖励;湖南科技大学专门设立专利基金,每年预算拨款不少于20万元。

  转化运用成为高校专利“短板”

  “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科研开发和服务发展的重任。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高校已成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生长点和辐射源,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战场,也是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的生力军。”吉首大学科技处处长傅伟昌如此描述高校在知识产权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数据显示,2015年,湖南高校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达8628和4632件,同比增长48.60%和52.3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分别为4906和1949件,同比增长37.42%和48.21%。

  但不容忽视的是,专利转化率低是高校专利工作中一直存在的短板和瓶颈。“专利的价值体现在转化,而高校的转化率则不到20%,大部分专利在‘沉睡’。”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肖祥清表示,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难题不解决,不仅挫伤了发明人的积极性,也是战略资源的极大浪费。

  “发明专利不只是为了评职称、拿证书、获荣誉,而是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肖祥清认为,要改善高校专利转化率低的现状,需要高校及科研人员具备强烈的“创造是为了运用”意识,纠正态度,明确动机。

  利益激励和平台建设加速转化

  肖祥清同时指出,发明人提高意识之外,主管部门还需要在政策保障和平台建设方面发力。

  去年底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中要求“完善职务发明制度。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依法建立健全发明报告、权属划分、奖励报酬、纠纷解决等职务发明管理制度。探索完善创新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提高骨干团队、主要发明人收益比重,保障职务发明人的合法权益。”

  “让发明者和科研人员从专利发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以利益激励来进一步提高他们转化运用发明成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肖祥清表示,湖南知识产权工作的“十三五”发展思路中,已将“鼓励高等院校建立知识产权转化机制”列为提升专利转化运用水平的重要内容。

  谢剑斌同样认为,一方面,高校申报知识产权应瞄准国家、社会需求,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确保成果具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完善成果估价方法、明确转让办法、细化奖励规定,使成果转让的每个环节有政策依托。

  平台建设也是促进专利转化运用的“利器”。《意见》提出了“加强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要求“构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在这方面,湖南走在中部前列。作为中部地区首个省级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已于2015年底启动。该中心实行市场化专业运作,以产业化为目标,将对高校专利转化运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让多年‘沉睡’的专利找到买家,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知识产权转化交易和运营模式。”肖祥清说。(完)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