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市技术合同破7万项
海淀区贡献居首位
近日,北京市科委等部门发布数据盘点2015年北京技术市场。据发布,去年本市技术合同突破7万项,技术交易增加值在北京GDP中占9.47%。其中,海淀区技术合同项数和成交额均居首位,分别占全市的六成和四成,朝阳、丰台、东城和西城成交额分列2至5位。以上5区占全市成交额的九成以上。
技术交易继续“领跑”全国
2015年,本市技术合同突破7万项,达72272项,比上年增长7.4%;成交额3452.6亿元,增长10.1%,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占全国的35.1%。
初步核算,2015年北京地区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2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47%。去年,技术流向本市、外省市和出口成交额呈“二五三”结构,80%输出到国内其他省市和国外,来自国际市场的需求成为技术交易增长的驱动力,出口技术成交额948.8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占比提高5.3个百分点。
“十二五”以来,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0%辐射到京外省市,流向全部省份的330多个城市,对地级以上城市实现了全覆盖,是多数省市最大技术卖方。2015年,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111.5亿元,增长34.2%。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现代交通和新材料等领域,成交额达94.6亿元,占北京流向津冀的84.8%。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三领域实现翻番。
“高精尖”领域成交额占8成
2015年,电子信息、现代交通、新能源、环境保护、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核应用等领域成交额2629.1亿元,占总量的近80%。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领域成交额实现翻番,首次跃居第1位。同时,生物医药和农业领域也增长迅猛,实现翻番。
此外,新技术、新成果成为亮点。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交易标的”的技术合同460项,增长59.7%,成交额20.4亿元,是2014年的3倍。石墨烯、移动医疗、智能家居、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技术54项,增长92.8%,成交额9.0亿元;而2014年仅为0.4亿元,呈“爆发式”增长态势。
技术支撑“城市病”难题破解
“十二五”以来,以现代交通、环境保护等为核心的技术交易非常活跃,有力支撑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2011年至2015年,现代交通领域技术成交额从387.2亿元增长到441.6亿元,增长14.0%。环保技术成交额从153.1亿元增长到493.5亿元,增长2.2倍,其中,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成交额从3.1亿元增长到14.0亿元,增长3.5倍,水污染防治技术成交额从5.6亿元增长到33.6亿元,增长5.0倍。
2015年,治理现代交通领域中的城市交通技术达72.0亿元,是2014年的3.3倍,主要聚焦在交通疏导、公共道路交通信息化、交通管理智能化等3个方面。环保领域中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成交额14.0亿元,增长15.7%。其中四成落地京津冀以及晋、鲁、蒙等6地区。
孙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