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发改委、银监会等8部委日前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发展。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支持银行通过盘活信贷存量加大对工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并且加快推进住房和汽车贷款资产证券化。
监管层积极扶持
自2012年资产证券化重启以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
2015年3月26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2015】第7号,宣布“推行银行间市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注册发行制度,即对于发行过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并已经取得资产证券化业务资格,且能够按规定披露信息的受托机构和发起机构可以申请注册基础资产具备较高同质性特点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注册有效期内受托机构和发起机构可自主分期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形成一次注册多次发行的机制安排”。业内人士表示,央行此举显著简化了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流程。据统计,注册发行方式实施后,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量增速明显。
同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在2015年4月至9月间,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先后出台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个人汽车质押贷款、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以及个人消费类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的信息披露指引。而商业银行受到新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需要将大量信贷资产出表,催热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与此同时,发起机构类型也由传统的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延伸至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金融租赁公司、外资银行、信托公司等。据悉,截至目前,已有近十家信托公司发行了资产支持证券产品。
业务发展迅速
Wind数据显示,2015年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6032.4亿元,同比增长84%,市场存量为7703.95亿元,同比增长129%。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单一证券化市场。这一发行规模中包括中国两个主要证券化市场上发行交易之和: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计划以及证监会的企业资产证券化计划。其中,信贷ABS发行4056.34亿元,同比增长45%,占发行总量的67%;企业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1941.06亿元,同比增长384%,占比32%。不仅是信托,租赁、汽车金融、小贷等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行规模与数量在这一年里都有极大增长。
“中国证券化市场2016年将继续快速发展,即使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支持这一市场趋势的因素包括中国监管机构在过去几年完善市场基础设施方面的努力、证券化的效益被普遍认可以及2016年资产表现大幅度恶化的可能性很低等。”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在近期发布的题为《信用展望2016:经济增长放缓不会令中国证券化市场发展放慢脚步》的报告中如是表示。
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哈晔表示:“我们预计,2016年监管机构将支持更多的证券化创新,以协助解决中国经济和金融业的问题(包括不良贷款规模增加和住宅融资需求)。而且传统资产(如企业贷款、汽车贷款、按揭贷款和消费贷款)的证券化将继续增长。信息披露以及结构透明度的改善也会逐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包括海外投资者)。”
标普认为,监管层的努力是2015年市场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其中包括推出交易备案和注册登记制度、在决定证券化资产和行业治理要求时更有效地利用市场组织的专业和经验以及对信息披露的持续要求。监管层的这些政策改动不仅鼓励更多的发起机构进入市场,而且有助于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的市场运营,这也是投资者自该市场重启以来一直期待的。而主要的市场推动因素包括更有效率的发行流程、发起机构持续利用证券化发行取得资金,以及更趋一致的交易结构有效提升了交易的可比性。
不过,标普分析师认为未来仍然具有挑战。哈晔说:“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影响资产表现和投资者需求,而且如果为了刺激经济而必须继续降息,资产收益率可能进一步降低。证券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为类似交易案的持续发行和不同交易间的可比性建立可操作的做法,从而确定更为有效的价格基准,或推动更活络的二级市场交易。资产类别和交易结构的多样性也将考验投资者分析风险的能力。”数据显示,央行分别在3月1日、5月11日、6月28日、8月26日和10月24日五次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和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受降息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发行利率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运行情况回顾及2016年展望》中表示,未来试点额度有望进一步扩大、基础资产类型进一步丰富、入池资产质量可能出现下降,违约风险上升、创新型交易结构出现,二级市场机制建设有望取得突破。兴业银行成功发行的“兴银2015第四期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首次实现做市成交,成为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第一个证券化做市的成功案例。入池资产质量可能会下降
《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中特别提到:“在审慎稳妥的前提下,选择少数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探索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加快推进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盘活工业企业存量资产。”以工业企业不良资产、应收账款两者为试点,多年犹豫不前的资产证券化开始扩围。此前,关于资产证券化呼吁颇多,也进行了一些尝试,但大多是围绕一些优质资产进行操作。
入池资产质量下降某种程度上也是趋势。从发起机构自身角度看,在试点阶段,各家机构出于积累经验、杜绝风险等考虑,大多选择将最优质的资产拿来做证券化,入池资产大部分为优质资产,具有一定信用表现记录。但随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深入开展,一来优质资产剩余存量下降,二来发起机构更多将把收益纳入考虑范畴,后续发行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难免出现基础资产质量略有下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