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颐和园失踪"仙人"为复制品 并非游客"顺手牵羊"
2016-02-16 14:37:00
 

西顺山殿西北角的殿脊上的“骑凤仙人”不见踪影(画圈处)

另一座建筑上的“骑凤仙人”

因破损严重存放于颐和园文物库房内的历史原件(园方供图)

  法制晚报讯(记者 崔毅飞 耿学清)近日,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发现,颐和园西顺山殿的殿脊一尊黄色琉璃“骑凤仙人”于春节期间失踪,怀疑被游客“顺手牵羊”。

  园方对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回应称,“骑凤仙人”为复制构件,今天上午,已着手修复以恢复景观完整性。

  现场 “骑凤仙人”不翼而飞 只剩身后神兽

  昨天,记者来到颐和园内的排云殿西侧的西顺山殿,此次失踪的神仙原本就在这座大殿的殿脊上。

  “在这琉璃瓦上面,原本有一尊骑凤仙人。”吴晓平指着光秃秃的琉璃瓦介绍说。西顺山殿西北角的殿脊,重檐屋顶的下檐,让人感觉明显少了东西。整个殿宇,唯独西北角出现了缺损,殿脊上现存的神兽,除了龙、凤、狮子、天马、海马,应该还有一尊“骑凤仙人”。

  记者绕到排云殿东侧殿宇、与西顺山殿对称的位置,找到了一尊尚存的“骑凤仙人”。仙人身着中国古代服饰,白脸目视前方,表情栩栩如生,胯下坐骑是一只凤凰,造型写实又不乏飘逸。

  分析 从爬山廊可摸到殿脊 疑被人顺手牵羊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注意到,西顺山殿的“骑凤仙人”位置虽高,但其旁侧是一道爬山廊经过,游客时常穿行于此,轻而易举就能触碰到殿脊上的神兽。中等身材的吴晓平,还为记者做了现场演示。如此近距离接触殿脊神兽,惹得不少游人拍照留念。

  作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先生对颐和园情有独钟,经常到此游园赏玩。他告诉记者,春节前他还见到过这里的“骑凤仙人”,节后再来就失踪了。春节期间颐和园的游客非常多,怀疑是被人“顺手牵羊”,因其摆在家里可做装饰物。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目测“骑凤仙人”的体积,可塞进普通的书包。而爬山廊周围,也没有固定岗位看护,如果有人趁人少时下手,将其摘走并非难事。而颐和园内丢失建筑构件,并非没有发生过。

  2013年年初,同样是吴晓平先生发现,颐和园南湖岛涵虚堂附近,一尊清代汉白玉云龙望柱头竟被人切断盗走。虽然园方事后进行了修补,但被盗的望柱头至今下落不明,本市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过报道。

  吴晓平判断,此次失踪的“骑凤仙人”,有可能是清代的建筑构件。

  园方 构件为复制品 上午已着手修复

  针对园内一殿脊“骑凤仙人”失踪一事,今天上午,颐和园管理处发布说明称,市民发现失踪的“骑凤仙人”,是颐和园排云殿正殿后面西北角屋脊边缘处安放的仙人走兽中的首兽,此件琉璃构件为排云殿2005年大修时安装的复制构件。历史原件因破损严重目前存放于颐和园文物库房。

  园方称,排云殿整组建筑为清光绪年间建造,屋角西侧为通往德辉殿的爬山廊,所有建筑形式保持清朝时期建筑原状。春节期间工作人员检查时发现此构件缺失,目前库房内留有同期复制品。关于构件脱落原因初步判断为:该构建添配已10年有余,遭风雨侵蚀发生内部断裂,遇大风脱落后坠落,残件被游客捡拾,现场发现少量碎片。

  今天上午,园方已着手安排修复工作,以恢复景观完整性。

  多知道点

  古代建筑屋脊上的神兽

  在古代建筑的屋脊上,除了正脊两端的吻之外,还有很多走兽类的装饰,其形象都非凡间可见,所以也称其为“神兽”。它们的位置在垂脊或戗脊的脊端,挂有琉璃釉的檐脊瑞兽也被称作琉璃兽。

  神兽的形态、数量、排列都有讲究。在宫殿上所用神兽数量,最高等级是十个,外加一个“骑凤仙人”。关于神兽的使用,清朝规定,仙人后面的神兽应为单数,按三、五、七、九排列设置,建筑等级越高、走兽数量越多。神兽有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ān ní)、狎(xiá)鱼、獬豸(xiè zhì)、斗牛、行什。

  除了区分等级,神兽还有美好的寓意以及装饰作用。

  文并摄/记者 崔毅飞 耿学清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法制晚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