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地方过年期间都流行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打打麻将、斗斗地主。甚至有“过年不打牌,等于没过年”的俗语。然而,近年来一些地方的牌局筹码越来越大,从数额看虽算不上违法赌博,但就是这些“擦边球”有时会让不少农村回乡青年输掉半年的收入。在有的地方的农村,打牌“赌钱”有成为“新年俗”的趋势,这一状况着实令人担忧。
对于平日在各地工作的人们来说,春节本是一家人来之不易的团圆日子,然而,“挂彩”打牌打麻将占据了人们太多时间,温馨的团圆饭变成了牌局间的“中场休息”、精彩的晚会变成了打牌的背景声,亲朋间的促膝谈心变成了牌桌对白……
“赌钱”在农村过年期间之所以普遍,与农村文化生活单调、匮乏,乡风建设滞后有直接关系。对农村的年轻人来说,他们适应了城市繁忙的生活节奏,过年回到故乡时却面临着无事可做的尴尬。乡间几乎所有传统娱乐项目都是老年人和留守妇女的“领地”,回乡青年与之格格不入,打牌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过年时的首选。因此,如何在农村发展适合年轻人参与的文化娱乐项目,让他们回乡时能有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是“治赌”的治本之道。
不能忽视的是,即使是平日里不打牌的年轻人,春节里也身不由己地卷入牌局,说明农村青年春节期间社交方式的匮乏。在牌场社交的攀比气场中,筹码越叫越高,背后隐藏着牌桌上的交际心态:用“是否输得起”衡量各自财力,你有多少钱、开什么车比你读了多少书、学到多少东西更重要。因此,只有在农村青年中引导建立积极有为的价值评判体系、健康向上的社交方式,才能取代牌桌上的财力比拼,扭转春节农村的“赌钱”风气。记者鲍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