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今日要闻
两百年山西面食老作坊遇发展瓶颈苦候新型传承人
2016-02-15 17:57:00
 

两百年山西面食老作坊遇发展瓶颈苦候新型传承人

  如何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发展瓶颈,15日,传承两百年的山西面食老作坊“赵氏四味坊”负责人赵天录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位拥有互联网思维、精通管理并能传承技艺的新型传承人。”图为“赵氏四味坊”标有“德盛亨”号老字样字号的木斗。 由受访者提供 摄

  如何打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发展瓶颈,15日,传承两百年的山西面食老作坊“赵氏四味坊”负责人赵天录说:“我们需要的是一位拥有互联网思维、精通管理并能传承技艺的新型传承人。”图为“赵氏四味坊”标有“勋重瑞

  中新网太原2月15日电 题:两百年山西面食老作坊遇发展瓶颈苦候新型传承人

  作者 李娜

  “煮江烹海腾烟云,浪里白条股股金。香甜酥脆妙无言,晋稷麦香天下闻。”这是一首流传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的民间小诗,描述的是“赵氏四味坊”所制作的麻花。发源于清朝道光元年的山西面食老作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赵氏四味坊”在近两百年的传承中,因战火等原因曾两次划上休止符。

  而今,面对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如何打破麻花不利运输、“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发展瓶颈,15日,“赵氏四味坊”负责人、59岁的赵天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传统的继承人已无法满足需要,我们需要的是一位拥有互联网思维、精通管理并能传承技艺的新型传承人。”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从可考算起,有数千年历史,素有“中国面食之乡”的美誉。而据公开资料介绍,稷山为中华农耕始祖后稷之故里,其面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稷山麻花较为著名,距今有上千年历史。每逢腊月,稷山家家户户要炸麻花。

  据赵天录介绍,清朝道光元年,其祖先、“赵氏四味坊”第一代传承人赵泰来在稷山开设以“德盛”、“德盛亨”、“瑞盛俊”为字号的粮号、油坊、杂货辅,经营粮油、杂货和自制麻花。此后,赵氏后人陆续将“赵氏四味坊”开到陕西、北京等地。在抗战、文革期间,“赵氏四味坊”曾两次被迫关门歇业。上世纪九十年代,赵天录和妻子王青艾重新打出“赵氏四味坊”这个老字号,中断数十年的传承得以延续。

  赵天录说:“赵氏四味坊的麻花除了用机器和面外,其他程序仍沿用200年前的手工做法。发酵用的是玉米面糊制作的酵块,棉籽油炸麻花色泽好,有酵块、接面、和面、割面、揉面、卧缸等十八道工序。这样炸出来的麻花香甜酥脆,外油内不油。”

  在赵天录看来,炸麻花是一个辛苦活,“没有两三年时间,一般人出不了师,老年人体弱做不了,年轻人嫌累,给再多钱也不来。”

  他负责经营,妻子王青艾身为“赵氏四味坊”第六代传承人负责把握质量,两人均已50多岁。然而,三个儿子各有职业,无人主动提出继承家族事业。

  此前,“赵氏四味坊”的麻花流行于山西省内。近年,“赵氏四味坊”的麻花跟随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山西品牌中华行”,进入北京、上海、天津、兰州、昆明等多个城市。2015年,赵天录还搭建了自家的网站,开起了网店。

  赵天录说:“网民们反映不错,但麻花酥脆不利于运输。这只是其中一个问题。网店需要打理,市场需要开拓,产品需要更新,文化需要传承保护。我现在需要一位拥有互联网思维、精通管理、能传承技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新型传承人。我已经59岁,能力、精力有限,小县城里高手少,我虽有传人,但无法担当。”

  近年,为传承文化,赵天录投入三百万元人民币,恢复了“赵氏四味坊”古色古香的老建筑,还将建立展览馆,将标有“宣统元年十一月置”字样的面篮、“同治五年”字样的方面木斗、“德盛亨”号老字样字号的木斗等家传古物向公众展出,以展示“赵氏四味坊”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炸麻花对于赵天录来说,不仅仅是一门手艺,而是浸染着家族两百年记忆的文化传承。(完)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新闻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