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医院患者不降反升 医护人员坚守在工作第一线——
急诊医生初一晚饭凌晨才吃
猴年春节期间,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北京市朝阳医院和北京妇产医院,在这里,医护人员们仍然坚守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
发热门诊就诊量大
医生满负荷上岗
大年初二的凌晨,朝阳医院急诊科医生杭晨晨趁着换班的短暂间隙,端出了柜子里早就放凉的饺子,就着热水,她急匆匆地吃上了这顿迟了很久的初一晚饭。“下班太晚了,买不到饭,也叫不到外卖,本来想给加班的春节增加一点年味的饺子,谁知在忙碌的工作中放成了夜宵。”
“如果能忍,谁也不愿意大年初一夜里来看病,但凡到医院的,都是急病危重症,我们必须全力以赴,不放弃一丝一毫抢救患者的希望。”在初一夜里的急诊危重症抢救室,杭晨晨和同事们的工作环境丝毫感觉不到半点“年味儿”,最多的时候,6个大夫要同时为3个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抢救。
来自浙江的杭晨晨是个独自在北京打拼的“80后”,今年已经是第四年在朝阳医院值守春节了,前三年,她都没有回家与家人团聚。今年,90岁高龄的奶奶实在想念孙女,杭晨晨腊月二十五时提前与同事倒了班,回家看望奶奶,因为科里人手不足,只待了两三天就赶回了医院。
在发热门诊,由于流感来势汹汹,即使在春节期间,中招的市民还是难忍病痛,来到医院向医生们“求助”。从元旦前后,为应对流感,朝阳医院发热门诊的大夫们已经连续在岗位上满负荷工作了两个来月,初一晚上10点多,发热门诊大门外,就诊的患者排起了十来米长的队伍。
今年春节,朝阳医院急诊的患者不降反升,仅初一当天24小时,就诊病人就达到320人,其中需要重症抢救的患者18人。此外,发热门诊还接待了400余个患者就诊。“全科上下二十多个大夫值班期间,都是脚不沾地,浑身大汗,连手机都顾不上掏出来看看,更别提给家人和亲朋拜个年。”
助产士节日期间
工作节奏加快
在北京妇产医院,同样有一群助产士为了迎接“猴宝宝”们的到来无法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29岁的秦翠华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在助产士的岗位上已经干了9年,伴随着生育高峰的到来,刚一进猴年,她和同事们就感受到了工作节奏的明显加快。
秦翠华回忆,去年除夕一晚最多也就生了十余个新生儿,而今年则降生了十五六个“猴宝”。为了让宝贝们平安来到世界,这些助产士们日夜不敢松懈,守护着准妈妈们和宝宝们的健康。在秦翠华接生的产妇中,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都是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而去年刚刚升级妈妈的她,也更能体会产房里“准妈妈”分娩的痛和恐惧。
助产士的工作要求胆大心细,从产妇的血压、脉搏、呼吸,到胎心监护、宫缩检查,产房工作最苦最累最脏,但风险系数最高,从产妇被推进产房的那一刻起,没有了家人的陪伴,却离不开助产士们的检查、冲洗、接生、产后处理,给予新生儿们最初的呵护。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秦翠华不得不早早就给女儿断了母乳。
准妈妈护士
坚守节日岗位
除了杭晨晨和秦翠华,猴年春节期间,职守在岗位上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在清华长庚医院,怀孕六个月的白衣天使准妈妈仍在病房里忙碌着照顾患者,在北京佑安医院,全院近600名职工值守除夕,为传染病防治工作忙碌着。
“这几天,有些病人坚持要回家过年,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我们都会反复唠叨几句,让他们注意饮食清淡,情绪上不要太激动。”谈起父母对自己的猴年寄语,杭晨晨有一丝哽咽,“他们很支持我工作,别的不敢多说,怕我想家。”文/本报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