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8日消息(记者侯艳 冯会玲)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微博、微信朋友圈……很多消息一出便迅速被转发扩散。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信息来源难辨真伪,也就给了一些谣言可乘之机。披上美丽的外衣,悄然渗透到各个领域,让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远。
新春系列报道《央广求证 粉碎谣言》,我们回顾一下去年流传在各个领域的谣言,厘清传言背后的真相。今天我们来看看中药里的谣言。一直以来,藿香正气水都被看做是一种治疗夏季疾病的良药,它主要由藿香、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苏等几味中药组成,被认为具有预防中暑,治疗呕吐腹泻的功效。
但是去年网上一篇名为《藿香正气水的真相》的帖子被热转,帖子称,虽然药水说明书按国家食药监部门的相关规定,注明了成份包含有毒药材“半夏”,但是其并未警示:酒精和其他药品联用,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中暑、感冒上“藿香正气水”不但没效果而且还会有毒。真相到底如何?真的像帖子当中说的那样吗?
网贴指出,藿香正气水的成份包含有毒药材半夏,并列举了半夏导致人病症加重的案例。对此,北京医院药学部张碧华药师表示,半夏在中国药典里记载的是有毒的。但是它指的是生半夏,现在的法半夏是经过甘草、石灰水泡制过的,就是说它的毒性已经基本上没有了,而且它是在一个群方里配,用量也不是特别大,并不是说这个方子、药里面有毒性药物,这个药就一定有毒。关键是应用的剂量大小,应用的得不得法。其实法半夏经过泡制以后毒性已经很小了,基本上可以认为它没有太大的毒副作用,这个药不是属于长期服用的药物,根本不可能长期服用。
另外,网贴还称,中暑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避免饮用含酒精饮料,而含40%-50%酒精的藿香正气水根本不适合中暑患者使用,也不适于预防中暑。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周斌表示,含有酒精并没有问题,而对酒精过敏的儿童和特殊职业人群来说有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剂种可以选择。酒精作为一种溶剂为了把药效溶解出来,同时也有助于药物发挥,增加药效,因为很多中药都用酒来炮制,酒本身就是中药炮制的一种用药,也是一种药物。
但这种剂型存在一种问题就是,等于说对酒精过敏的,还有一些人比如说开车、开飞机、或者高空作业,那么这种人应用这种藿香正气水就不太合适,酒精不过敏、成人用藿香正气水很好,像对小孩用藿香正气颗粒,藿香正气液都可以,因为它不含酒精。
专家同时指出,藿香正气水不是万能药,像我们常听到的往肚脐眼附近擦藿香正气水退烧的说法就并不科学。
其实,近几年关于中药遭受质疑的报道屡见不鲜。比如,“健体五补丸”被指水银含量超标、“牛黄千金散”和“小儿至宝丸”被指朱砂含量超标,同仁堂、云南白药、胡庆余堂等全国九大中药品牌被指抽检的产品中超过七成含有多种农药残留,那么刚才提到的这些质疑,涉及了不少名药名企。那么中药到底是不是安全?是不是科学?
梳理这些新闻可以看出,中药遭质疑大多是因为其在境外或海外被查而引发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王炼曾就此在中国之声回应称,中草药在海外被检出重金属超标,可能源于标准设置不同。
王炼还指出,中药频频在海外被查出“有毒”,源于中药和西药理念不同。中药有十八味,这些药里面都有毒,麸子、砒霜、芒硝中药都是入药的。单独去吃这种药,对人体肯定是有伤害的,但是入药它要经过在中医理论下的配合,所以这可能就存在中药的生产、研发,特别是它的研发过程和西药是不一样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药资源管理部主任杨光认为,在看到各国对中国传统中医药提出苛刻要求的同时,也需要正视中医药自身存在的问题。尤其有一些西方国家他们做得时间比较长,对农残限定有它比较合理的地方。这些标准对我们应该学习借鉴它,像二氧化硫标准、禁止硫熏之类的,有些我们慢慢做出来后,对行业也是有好处的,这种标准应该去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