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勖再次拿出同学从台湾寄来的信不免心生感慨李茜摄
中新网石家庄2月7日电 题:九旬黄埔老兵新春忆同窗:海峡隔不断思念
作者 李茜
每逢春节,93岁黄埔老兵刘自勖都会等待邮递员的身影,因为春节可以收到台湾的黄埔同学寄来的信件。随着年事越来越高,这两年有联系的同学越来越少,但刘自勖仍坚持每天写日记,就是为了保持写字时手不抖,“这样我还能给台湾的同学们写信。”刘自勖笑着说。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通称黄埔军校。军校创办以来,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军事和政治人才。1949年黄埔军校迁台。几十年来,两岸的“黄埔人”用自己的方式再续“同窗缘”。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对93岁黄埔老兵刘振荣来说,是欣喜与遗憾交织的一年。2015年的一天,刘振荣突然接到一通来自台湾的电话,电话那头是60多年未见的黄埔同学。放下电话后刘振荣翘首等待对方将台湾其他同学的联系方式发过来,却不料同学在打完电话的第二天就去世了。就这样,刘振荣再度与台湾的80多位同学“失联”……
“等了60多年,最难过的是你不知道你等的人还在不在这个世界上。”刘振荣眼中泛起泪光。
与刘振荣相比,刘自勖说自己则幸运得多。1949年刘自勖的军校毕业证阴差阳错地被同学带到了台湾。没想到两岸通邮后,同学第一时间将刘自勖的毕业证寄回大陆。“一张毕业证被他们保存了40多年,说明他们也很牵挂着这里。”刘自勖说,自那之后,他一点点打探到台湾其他同学的消息并书信联系。虽然一封信要半个多月才能寄到,虽然每封信里区区数百字,但这些来自台湾的“问候”如今依然被年过九旬的刘自勖像宝贝一样珍藏。
刘自勖拿出同学从台湾寄来的与自己同期学员的名单,并从里面找出自己的名字。他说自己每次看这份名单就有种看家谱一样的神圣感。刘自勖说,每次收到台湾的来信,最开心的是听说某位同学还记得自己,最不想看到的是同学们一个个离去的消息。
近两年来,刘自勖收到的信越来越少,也很久未接到同学的电话了。刘自勖心里明白,肯定是台湾的同学们身体不好甚至是已经离去。所以,一到春节,刘自勖就拿出以前的信件,每看一遍,都会黯然落泪。“虽然老了,但两岸的关系仍牵动着我们的心,我相信在海峡那边的同学跟我是一样的心情。”
年近九旬的河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尹铭铮说,近些年他常邀请在台湾的同学都回大陆来看看。虽然同学们年岁已高,但仍知道“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时隔多年不见,这份同窗情不会断,两岸血脉深情也不会断。”尹铭铮说。
刘振荣说,因为自己出版的画集被台湾的同学看到,才有了那通“来自台湾”的电话。如今,他更不愿放下画笔,希望自己的画能被更多的台湾同学看到。2016年是黄埔军校创办者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刘振荣说自己会画一些孙中山的作品,希望有人能组织一些活动,让两岸的黄埔学子一起纪念这位共同的恩师,“更希望有机会能见到同学们,再不相见更没机会了。”(完)